肺腺癌分子全景首次绘出
我国科学家历时6年时间,在国际上首次对肺腺癌开展大规模、高通量、系统性的全景蛋白质组学研究,完成了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相关研究论文7月9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也几乎是所有药物的作用靶点。系统性研究细胞、组织等生物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特征的学科,即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此,全景绘制肺腺癌人群蛋白质分子图谱,对于肺腺癌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与药物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实现更精准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订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该研究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研究员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团队、汪宜研究员团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肖汀研究员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李婧教授等团队合作完成。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对103例临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了蛋白质表达谱和磷酸化翻译后修饰谱的深度解析,最终共鉴定11119个蛋白产物和22564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同时整合临床信息和基因组特征数据分析,深度构建了基于蛋白质组的肺腺癌分子图谱全景。
研究不但首次从蛋白质水平系统描绘了肺腺癌的分子图谱,而且发现了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特征,特别是发现了中国人群肺腺癌TP53和EGFR两个主要基因突变人群的蛋白质分子特征。
另外,科研人员通过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分为3个蛋白质组亚型(Ⅰ型、Ⅱ型、Ⅲ型)。其中,Ⅰ型与细胞代谢和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临床信息显示该型主要为临床早期人群,预后最为良好;Ⅲ型与细胞稳态及增殖密切相关,其主要为临床中后期人群,呈现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基因突变负荷较高等特征,预后最差;Ⅱ型则是Ⅰ型和Ⅲ型的过渡状态,这部分人群预后程度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还筛选到27个具有血清学检测价值的肺腺癌潜在预后标志物及若干个针对肺腺癌以及其特定突变亚型的潜在药物靶标。通过对代表性标志物HSP 90beta进行较大规模的独立人群的血浆样本确证,发现其蛋白质浓度与肺腺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