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坚持人民至上,筑牢防汛抗洪堤坝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今年,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是“涝重于旱”,6月至8月更是防汛的关键期。现在,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已进入主汛期,雨水集中期、灾害易发期、防汛关键期三期叠加。尤其在进入降水集中期后,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多,精确预测预报的难度更大。水文气象部门提醒,防汛形势很严峻,要做好防大洪水的准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必须落实到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去。当前,我国共有148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和山洪灾害是我国水旱灾害防御领域面临的三大风险。在这种态势下,要确保超过工程设防标准的洪水不打乱仗,确保发生工程设防标准内的洪水不出意外,确保水库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垮坝失事,确保山洪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
要提升对洪水灾害风险的预警能力。洪水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是防汛工作的“敌人”。如何从源头入手积极展开预防,充分掌握防汛抗洪的主动权,关系着能从多大程度上降低灾害风险和减轻灾害后果。其中,迅速识别重大风险发生的前兆,准确追踪风险灾害的实时信息,方能应对水旱灾害领域里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为此,要打破信息壁垒,运用新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综合分析研判水情、雨情、工情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共享、智能分析的水平。
要把灾害防治体系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防汛抢险救灾往往超出了单一主管部门的职责范畴,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在此方面,要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完善顶层设计,提升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运作的效能,把“防”与“救”的责任链条无缝衔接起来,守好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安置、恢复重建等各个关口,强化人员、技术、物资、通信与电力对抢险救灾的保障,形成灾害防治的整体合力。
要把当前防汛和未来长治久安的需要统筹兼顾起来。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防汛的效果反映着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的水平。从长期来看,要把防汛与抗旱统筹起来,保持对水资源的长期涵养和可持续利用,不断造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治理中小河流,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我们始终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变“水患”为“水安全”,变“水困”为“水兴”,不断促进人水和谐,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广州日报 广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