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硬核”操作筑起生命钢铁长城

叶龙杰 发布时间:2020-06-11 16:10:00来源: 健康报

  在这场必须打赢并且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的医务人员“披坚执锐”,冲锋在前,一系列“硬核”操作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肯定。近日,在由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合主办、辉瑞公司公益支持的战“疫”系列直播之国家队专场上,武汉同济人深情回顾,如何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与武汉人民生死相依,铸起阻击病毒、救治人民生命的钢铁长城。

  发挥国家队引领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武汉同济医院主动改造了两个院区、启用了2025张床位,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武汉成为主战场,武汉同济医院是主阵地。与此同时,武汉同济医院还携手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协同作战,推动战“疫”走向胜利。

  “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武汉同济医院总是挺身而出。”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拿出照片历数,每次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之后,该院总是挺身在前。

  抗击疫情行动一步步往前推进,武汉同济医院起动快、应对早,不断完善医院战时体系: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小组,科室人员混编动员构成三批次抗疫队伍,建立全国最早的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医院的发热门诊从110平方米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5000多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春节到现在几乎都在战场上。

  “武汉同济医院在这次疫情中主动担当作为,体现了对党负责、为国分忧、济民所困的政治责任感,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的家国情怀,众志成城、一心赴救的责任担当。”王伟强调,在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医院的一院三区(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发挥了国家队的核心力量和引领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武汉同济医院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同时也为今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阵地”。

  “三大法宝”救治患者

  疫情严峻期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汇集了23支医疗队,由132家医疗机构组成,包括2361名医疗队员;光谷院区来了17支医疗队,由145家医疗机构组成,包括2393名医疗队员。

  人多力量大,但要发挥救治患者的最大效益,还需要高效的组织和协同。武汉同济医院副院长刘继红总结说,该院建立了高效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并制定科学严谨的制度,包括医疗队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集中统一指挥,成立了战时联合医务处、护理部、院感防控组,具体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还有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三大法宝’。”刘继红表示,关口前移体现为提早了解患者身体的各个系统情况,通过早期多种指标观测指导临床及时干预,避免患情向重症转化;多学科合作的重点主要在加强对各个脏器的功能支持,针对多器官损伤的情况进行多学科联合治疗,各个专家、各个专科发挥自己的长处;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位病人有固定的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对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了然于心,对病情变化随时追踪,诊疗方案制订一患一策,实现个体化医疗。

  武汉同济医院高效有力的组织管理、科学严谨的制度建设、细致周密的重症监护、充分协同的多学科联合、统一规范的诊疗护理,获得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发文表扬。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考察后,对ECMO的数量感到惊奇。“我介绍有50台ECMO;这位专家惊了,说要是他得了新冠肺炎,就到中国来治,到武汉来治,到同济医院来治。”刘继红回忆。

  把科研论文写在抗疫的战场上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时候如何做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科研,去指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此,武汉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俊波表示,要把科研论文写在抗疫的战场上,从而达到科学救治、精准施策。

  武汉同济医院既往在科研方面投入较多,连续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到百项以上。“在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医院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做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在新冠肺炎科学防控、应急研发、危重病人救治中献计献策,把科技成果全面及时应用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胡俊波表示。

  1月21日,武汉同济医院专家组迅速反应,通过整理新冠肺炎病例资料,结合病毒的序列分析,开展了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的基因对比研究,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并持续更新。在疫情初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检测、如何确认、如何治疗、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月,武汉同济医院牵头,联合6支国家援助医疗队及时总结制订了《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内容包括诊断标准、临床预警指标、诊疗流程及护理方案,供同行参考。

  据了解,武汉同济医院医务人员牵头或参与制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指南、共识达75项,共发表新冠肺炎相关论文248篇,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上。“武汉同济医院的科技攻关工作,为危重症患者一线临床救治提供了指导。”胡俊波说,该院也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催生新的服务理念和科学管理措施

  我国抗击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和战略性成果,武汉在4月8日解除“封城”,意味着武汉大多数医院的医疗服务进入平战结合的状态,既要逐步恢复常规的医疗工作,也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任务。

  “把好入口关的关键在于门诊诊断流程再造,严格实行门诊三级预检分诊制度。”武汉同济医院副院长刘争介绍,该院对整个医院的工作区域进行了分级分区管理,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区域,根据不同等级的暴露区域进行科学防控。

  该院还要求,每个科室在医院的基本流程下,根据每个专科的特点制定接诊流程,同时要求重要的流程和制度一定要上墙可视,同时对全员进行培训;每个病区每天要对每个患者的体温情况进行报告。

  “从1月到5月,院领导班子高度关心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员工疫情期间工作的性质来制订不同的返岗体检方案。”刘争说,抗击疫情催生了新的服务理念和科学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线上医疗服务,近期已经打通线上线下的开单检查检验服务,患者能够线上开单,减少在医院滞留,一方面助力疫情防控,也简化了流程,更好地服务患者。

  让每个重症病人走出ICU病房

  4月15日,与新冠肺炎病毒缠斗了67天、曾被形容为病情最重的一位患者,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康复出院。武汉同济医院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回忆:“这位患者发烧最高的时候到40℃,考虑到患者很年轻,我们只能搏一把,上ECMO!借助ECMO让患者的肺先休息一下,给医生更多的治疗时间。”最终,患者从鬼门关被硬生生抢救了回来。

  “重症病人的救治是团队的胜利,这个团队包括科室团队和整个医院的团队。”李树生表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同济医院的医务人员独立承担管理了一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共有30张病床。“收治的主要是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进行气管功能支持的新冠肺炎患者,依托各种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ECMO、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人工肝等,打的是硬仗。护士4小时一班,一天6班,医生6小时一班,一天4班,二线重症负责医生24小时在班,整个重症器官支持小组24小时待命,坚持危重病人每日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制度。”李树生说,硬仗打下来,体会就是,重症病人应该及时收到ICU,需要专业的重症医护团队来进行每一分钟的守护,及时启动各种器官功能支持的综合救治方案,一个病人一个方案来进行救治。“只有大型综合性医院才能完成这种攻坚克难的任务,让每个重症病人走出ICU病房。”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