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棚改区新楼9年成危楼 民心工程不能伤民心
近日,总台中国之声曝光,黑龙江明水县一棚改小区建成9年即成危楼,用于重建的上亿债券资金两年前便已拨付,新楼重建却迟迟没有进展,导致数百住户陷入“无家可归”的窘境。(此前报道:黑龙江明水一棚改小区建成9年即成危楼 用于重建的上亿债券资金尚未发挥效益)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本该是惠民利民的好事,何以让数百户居民“无家可归”?其中有诸多疑点值得追问。
新楼建成9年成D级危楼,如此严重的工程事故,为何至今未能确认责任方?按照常理,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无论是施工方还是检测方、监理方都难辞其咎。对于追究责任,无论是走行政审批还是司法调查流程,被鉴定为危楼4年后,也都该给外界一个交代。就目前情势而言,只有尽快查清责任主体,对工程责任主体严肃追责,才能顺利启动重建,平复住户的不满,廓清舆论的质疑。
重建新楼为何迟迟没有动工?这是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棚户区改造关乎多方利益,本身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无论如何复杂,都不是工程一再拖延、搁置的理由。具体到本事件,目前来看,工程推进的最大卡点来自小区居民在重建协议签署上无法达成共识,导致签约率不到60%,无法启动拆除。但正如有住户所说,压力不能全都推给业主一方,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在住房公摊面积、贷款偿还、代偿协议条款等方面给出合理方案,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眼下,还要做好对数百户居民的安置、安抚工作。离家已经四年,“居无定所”的数百户居民期盼着重建新楼、早日回家。报道中提到,当地政府发给每户每年4800元的临时安置费,而明水县的租房价格每年平均为6000元至8000元,居民每年都要添钱租房,有的居民找不到合适住处,搬家就搬了5次。住所成危楼已令人痛心,如今补偿款、安置过渡费又因为协议问题一再被拖延、搁置,对此,当地需要拿出明确的方案和态度,对这些居民给予关怀与照顾。
棚户区改造关乎民生、关乎民心。面对当地住户的不满、群众的质疑,当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启动调查、督办,对工程责任方严肃追责,推进重建工程迅速启动,同时做好对几百户居民的安置、补偿工作。这一事件也给当地提了个醒,惠民利民的好事就要扎扎实实办好,千万别让民心工程反倒成了伤民心的“民怨工程”。(央广网特约评论员庞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