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力“蜂鸟之国”经济转型
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报道(文/朱婉君)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简称“特多”)与中国远隔重洋,但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初,华人便踏上了这个“蜂鸟之国”,种下友谊的种子。
2018年5月,中国和特多两国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标志着特多在加勒比国家中率先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久前,“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勒比地区首个落地项目——特多凤凰工业园完工并交付。
凤凰工业园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中资企业承建,是特多乃至整个加勒比地区首个综合性、智能化的高水平工业园。凤凰工业园未来将助力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为中国企业积极搭建“走出去”平台。
契合特多发展战略
凤凰工业园位于特立尼达岛中西部的利萨斯角港,距首都西班牙港约30公里。利萨斯角港是特多第二大港,也是该国传统工业区出口专用港。
上世纪70年代起,特多以能源开发和加工为经济支柱,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沥青产地和液化天然气、氨肥、甲醇出口国,以及加勒比地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但长期依赖油气资源导致特多经济结构单一。近年来当地政府为改善这一问题,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重视发展非能源行业。
凤凰工业园作为中国和特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从一开始就定位为“高附加值环保轻工业园区”,与特多发展战略实现对接。
“凤凰工业园对特多而言非常重要,尤其为轻工业投资者提供了产业空间。”凤凰工业园业主、特多贸易和工业部下属的技术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丹尼尔·邓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建成的凤凰工业园是该国第22个轻工业园,建造凤凰工业园契合该国制定的“2016-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将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凤凰工业园是一个现代化智慧园区。北京建工集团特多凤凰工业园项目经理王涛向记者介绍,该园区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首个实现5G网络覆盖的工业园,为入驻企业铺设了信息化快车道;此外,该园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综合安防、便捷通行、设施管理、能效管理和智慧环保五大领域为入驻企业保驾护航。目前,园区已建成完备的水、电、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绿化等配套设施。
“这座现代化的工业园符合我们的预期和需求。”丹尼尔·邓肯说。
带动上万人口就业
在占地约58万平方米的凤凰工业园内,北京建工集团建造的5座单体5000平米标准厂房已拔地而起,形成一片“示范区”,为率先入驻的企业提供了生产经营场地。根据合作协议,北京建工集团还负责为园区引进10家中国企业。
在其中一座厂房内,记者看到,首家入驻中资企业——广东东莞市莎米特箱包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正在忙碌而有序地运转。“这里是我们在海外开设的首家厂房。”莎米特箱包特多分公司负责人黄秋菊告诉记者,该厂尚处于试产阶段,目前已培训20多名当地员工,预计未来在两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后,至少需要50名工人以实现每天生产1000个箱包。
在黄秋菊看来,全新的凤凰工业园作为加勒比地区的“一带一路”名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可联通南北美洲、辐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此外,园区在税收、出口等方面具有优惠政策,对企业“很有吸引力”。据了解,入园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全免、企业所得税减半、租金减免、部分设备和材料进口免税等优惠待遇,且可利用较有利的原产地规则,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北美、欧洲、加共体等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0余家当地和外资企业签约入驻凤凰工业园,另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愿。特多投资促进局局长塞古·阿莱恩告诉记者,特多投资促进局多次在国内外为凤凰工业园举办招商引资活动,目前,园区招商工作“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顺利推进”。预计园区完全投入运营后,可综合带动当地上万人口实现就业。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随着凤凰工业园由蓝图变为现实,中国与特多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塞古·阿莱恩告诉记者,在中方邀请下,特多投资促进局近期派两名员工到中国学习发展经济特区和融入全球价值链等方面的经验,员工回到特多后分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使力求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多看到更多发展机遇。
塞古·阿莱恩本人也曾四次到访中国,参加过有关区域性和全球性经贸投资的论坛和会议。在他看来,过去30年里,中国不断壮大制造业实力,同时推动高质量产业经济发展;如今,中国“不仅在自身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就,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因此受到包括特多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王涛表示,凤凰工业园项目开创了集工业园设计、施工、招商于一体的“特多模式”,培养了一批紧密合作的工业园投资商,为北京建工集团实施工业园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建工将继续探索,将“特多模式”应用到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中国企业以“一带一路”为桥梁开拓拉美和加勒比市场提供优质平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