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一部”出台意见惩治网暴违法犯罪 专家:扩大侮辱罪诽谤罪公诉范围 提高违法成本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王迟)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20条,主要包括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两高一部明确了网络暴力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分别有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定罪处罚。惩治网络暴力侵权人不只有民事起诉和行政处罚等手段,情节严重可构成刑事犯罪,加大了违法者的成本。”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宝莲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表示,《意见》的亮点之一在于扩大了侮辱罪、诽谤罪公诉范围,并明确从重情形,将有力震慑相关的违法犯罪人员。
破解取证难问题,提高违法成本
《意见》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首先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性质认定作了指引性规定。具体而言,在信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在《意见》出台之前,很多人在遭受网络暴力时,往往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或赔偿精神损失。对于加害人,也就是违法者来说,违法成本比较低。如今《意见》中明确提到将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涉嫌网络暴力关联起来,再有类似的行为,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或者提起公诉,从法律上明确了救济途径。”李宝莲表示。
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较高。
对此,《意见》明确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工作要求。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害人就网络侮辱、诽谤提起自诉的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意见》重申刑法规定,同时明确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人民法院要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及时查明网络侮辱、诽谤的行为主体,收集相关信息传播扩散情况以及造成的影响等证据材料。此外,《意见》强调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为公安机关取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刑事罪名上,诽谤罪和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需要当事人起诉之后才能对案件进行受理,然而被害人在收集侵权人的身份、侵权信息、传播情况等证据时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意见》明确落实了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义务,可以帮助破解取证难问题。”李宝莲说。
扩大侮辱罪诽谤罪公诉范围,明确从重情形
《意见》明确网络侮辱、诽谤刑事案件的公诉标准。根据刑法规定,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意见》规定,对网络侮辱、诽谤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公诉程序: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的;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引发大量低俗、恶意评论,严重破坏网络秩序,社会影响恶劣的;侮辱、诽谤多人或者多次散布侮辱、诽谤信息,社会影响恶劣的;组织、指使人员在多个网络平台大量散布侮辱、诽谤信息,社会影响恶劣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形。
胡钢分析,诽谤罪和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才能依法提起公诉。在以往的实践中,认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往往是指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而且是社会影响恶劣的,才能提起公诉。如今《意见》明确可提起公诉的5种情形,扩大了公诉范围,将有力震慑相关的违法犯罪人员。
此外,《意见》针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提出了依法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恶意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意见》同时规定,具有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网络暴力,组织“水军”“打手”等实施网络暴力,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网络暴力等情形的,依法从重处罚。
促进对网络暴力的多元共治
《意见》强调,要能动履职促进网络暴力综合治理。办理网络暴力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发布案件进展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消除网络暴力的不良影响,以减轻对被害人的伤害,帮助被害人走出困境;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促进对网络暴力的多元共治,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胡钢建议,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顶层设计外,还要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同治理,加强工作的衔接,使整个案件从最初的立案侦查到最后审判监督,这一整套程序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实现更高层次公平正义。广大网民也要自觉守法,力戒“法不责众”的心理。
对于网暴受害者,李宝莲建议,首先要及时保留证据。网络暴力多以言语、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存在,在保留证据方面要特别注意取证的及时性与合法性,一般建议做证据公证保全。
“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可以联系平台网络服务提供者及时删除或者屏蔽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删除侵权信息,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或就侮辱、诽谤提起刑事自诉。另外也可以及时报警,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网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涉嫌刑事犯罪,会进行刑事立案。”李宝莲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