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 银保监会这样划重点
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银保监会日前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银行业保险业要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这具体涉及哪些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怎么更好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孙同全。
孙同全表示,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有关的金融需求涵盖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前主要指农资、农机采购,产中主要指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产后主要指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粮食和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也有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这些问题不解决,金融投入是有困难的,要做好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就需要在农业担保、农业保险、期货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机制上下功夫,才能保证金融投入有效发挥作用。
而对于农村电商、文旅等新业态,孙同全认为,有关的金融需求主要涉及交通、通讯、网络设施建设、住宿餐饮、娱乐等,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多参与进来。此类产业发展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建立风险机制或引导性机制。比如有些地区在试点乡村振兴基金,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帮助其分散和转移风险。
在乡村产业数字化方面,如何提升金融资源服务质效?孙同全举例说,比如金融机构接受生猪养殖产业用活体抵押贷款,一个重要前提是怎么通过物联网监测猪的饲养质量、监测到潜在风险,要确保信息准确可靠,这对金融机构而言很重要。
面对不同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让金融“活水”流到田间地头?孙同全认为,小农户和一些较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信用贷款解决小规模贷款需求,需求较大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信贷直通车平台等申请贷款担保,产业链中的经营主体可以采用供应链金融的形式,通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的信用关系来分担风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