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同江:探索“四好农村路”建设模式 走出赫哲族振兴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2-12-29 14:14: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佳木斯12月29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孙婧 纪世强)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赫哲族人口1500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1/3,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保留、积淀和传承最完整的地区,是民俗、口岸等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边境旅游城市。先后被评为“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今年,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以路为引” 做优交通路网支撑保障文章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高位谋划、超前布局、集成推进,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格局。在系统谋划上想在前、做在前,综合前瞻城市发展、口岸开放、产业建构,精心编制《同江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超前谋划储备国省干道5条128公里、铁路线路8条97公里、农村公路51条348公里,做到以项目接政策、等资金、促落地。

  在资金保障上强供给、保支撑,坚持政策争取、财政自筹协同发力,在黑龙江省厅大力支持和倾心指导下,先后争取政策资金5.65亿元、债券资金3973万元。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投入本级资金2.89亿元,每年专项列支520万元,统筹用于项目建设和维修养护。

  在工程建设上严标准、求实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三导向”,坚持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标准“三统一”,坚持过程管控、验收达标、资金结算“三严格”,确保工程建设梯次推进、程序规范、有力有序。

  “以路为线” 做实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文章

  同江市始终坚持以导向,注重政策联动、融合发展,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同“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串联结合、一体推进。

  2017年投资225.5万元,建设富华至富光四级公路3.046公里,使临江镇富光万宇商砼产业地与同抚公路连接;2020年投资11690万元,建设四级公路35.4公里,三级黑色路面公路31公里,实现高标准农田产业示范区与国省干线公路有效连接;建设通往同江市重点园区项目—安格斯肉牛园区产业路,真正把散落在同江大地上的美丽乡村、产业项目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发展黄金带”。

  多年来通过逐步加强对民族特色乡镇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精细化养护,实现了具有产业基地的民族自然村与市区之间的乡村级公路的安全畅通。交通的便利为民族特色产业—鱼皮画作坊、山货加工点、玫瑰种植园、葡萄采摘园、酿酒厂、中草药种植园、农家山庄等提供了畅达的销售经营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与产业结构改革发展,让那些深藏大山的物产,淳朴乡情成了金山银山的现实依托。聚焦“交通+口岸”,围绕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后方通道建设,重点实施国道同哈公路哈鱼岛至新富村段改扩建工程,推动桥头园区资源集结、要素集聚、产业集成。聚焦“交通+农业”,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路网联通工程,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助力温室草莓、寒地樱桃和“庭院经济”等20余个乡村产业品牌塑造、产销对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聚焦“交通+科技”,围绕寒地冻土试验,加强与部、省交通科研部门合作,建设高纬度冻土区长期性能野外观测研究基地。聚焦“交通+产业”,注重在招商引资上出实招,招引企业投资3000万元建成环保地标漆厂项目,推进三江口等3个汽车营地和街津口旅游码头建设,助力市级产业链条延伸、系统高效发展。

  “以路为景” 做深赫哲民俗旅游发展文章

  同江市始终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2021年以来同江市政府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通赫哲族乡经济发展快车道。坚持以道路便捷畅通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先后投资3650万元改扩建街津口至同抚县级公路13.4公里;投资448.6万元,建设连接街津口德勒讫旅游度假区的街勤公路至卫丰四级农村公路5.925公里,打通了赫哲族民族风俗旅游之路。投资4.25亿元,建成148.1公里的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投资1.15亿元,启动建设了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景区连接线3条40.1公里,同步推进了投资2555万元的三江口汽车营地和投资1021万元的街津口汽车营地,切实将同江市中华文化园、俄罗斯风情园等45处景观景点串联成线,创新推出了以风情体验、生态康养、轻旅慢游为主题主线的6条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形成了“三区两带”全域旅游格局,带动同江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8.2%。

  以文化为核心,重点打造民俗体验游。将中华文化园、胜利公园、知青园、关东大院、赫哲族博物馆等6个景区景点串联成线,打造“研学鉴史”之旅。整合联通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壁画小镇、赫哲鱼展馆、钓鱼台4个景区景点,打造“探秘赫哲”之旅。依托总书记视察契机,整合八岔伊玛堪传习所、赫哲族渔猎文化馆、乌日贡广场、天赐湖、二道江赫哲部落5个景区景点,打造“足迹探源”之旅。

  以口岸为依托,重点打造异域风情游。依托百年口岸文化,贯穿俄罗斯风情园、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哈鱼岛国门等景区,打造“异域风情”之旅。结合界江优势,引资购置“莫日根”和“伊尔嘎”2艘观光旅游船,联通“横江口-三江口-哈鱼岛-街津口”界江景观带,打造“界江风光”之旅。

  以冰雪为脉络,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游。依托北国边陲冬季冰雪资源优势,开通了赫乡冬钓、雪地转转圈、雪地摩托等7个项目,联通横江口、沿江公园、三江口生态旅游区等7个景区景点,打造“燃情冰雪”之旅。

  在养护管理上提档升级,通过精细化养护,使通向民族特色景区的农村公路风景一路向美,赏心悦目,与旅游特色产业相得益彰,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按照将同江市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打通串联的总体规划思路,以赫哲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的赫乡5个村为中心、以具备旅游基础具备发展潜力的21个村为环线、以农村公路为纽带,设计打造“一轴四环”旅游品牌,着力形成以路美村、路景交融、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四好农村路”,打造了赫哲族文化旅游精品。

  “以路为媒” 做精赫源文化民族团结文章

  多年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通乡环境阻碍了赫哲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同江市政府在赫哲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先行先试、持续发力,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畅安舒美的路域通行环境,切实为赫哲族乡每年吸纳大量外界游客提供了基础保障,也让原本闭塞的赫哲族文化能够“走出来”。

  2021年八岔、街津口2个赫哲族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07万元和2.2万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35.4%和36.7%。同江市本着产业就是核心基础的理念,注册八岔村“赫乡田源”农产品地理标识,成功创建街津口赫哲族乡省级中医药特色小镇,大力发展大球盖菇、

  玫瑰、葡萄、鲜食玉米、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引导赫哲族群众组建养殖合作6家社,培育发展鲤鱼、鳌花、螃蟹、野猪等养殖产业,实现年产值近200万元。街津口乡渔业村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和“中国渔文化第一村”。

  同江市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理念,深挖赫哲族民俗资源,《八岔村志》被列为文化部首批中国名村志,编排和演出《赫哲婚礼》等民族歌舞,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进京展演。完善了依玛堪传习所教学设施,编撰出版了《赫哲族文化发展概览》、《赫哲族风物》等文化书籍,创办了“赫金虐”和“赫哲姑娘”鱼皮手工艺合作社,培训工艺匠人52名;建成了赫哲族文化中心,丰富完善了赫哲族博物馆馆藏,被国家民委批准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八岔村与北京果园村等5个名村结成友好村,在与俄罗斯那乃族建立友好关系基础上,又与缅甸、泰国等国村社建立联系,促进了赫哲族文化国际传播。同江市本着以文化促进步的团结理念,着力打造了四通八达的路域环境,为举办“中俄边境文化季”、“乌日贡”、“呼日堪”、“冬捕”等民族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深入交流搭建了平台。

  以创建促团结,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引领,开展了“民族团结邻里节”、“赫汉手拉手、民族心连心”等联谊活动,营造起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以共建促团结,深入推进“军警地”共建共育,在赫哲族乡开展了“爱民固边”、“同心筑堡垒”等联谊共建活动,与边防部队、派出所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管边护边等工作,切实带动党干群、各民族、军警民“三融合”,有效促进了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同江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将借助“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蓬勃发展,“四好农村路”也必将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升出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融合的坚强基石。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