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共建乡村振兴 共享“诗和远方”
在四川省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余名“新村民”。他们带着“硕士”“海归”等标签,来自北上广深等20多个城市的不同行业,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与“老村民”一同投身铁牛村建设,开启了一场乡建试验。(远山的回响|铁牛村“新村民”来自北上广:在土扎根 建未来乡村)
新老村民的相遇,是城乡共创共荣的新答案。在铁牛村,“新村民”搞活动,邀请“老村民”加入;“新村民”做整村规划调研,常在“老村民”家蹭饭;新老村民共同举办生活节,“老村民”身上善良质朴勤劳感染着“新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新老村民的生活不断交集、融合,感情也越走越近,在“双向奔赴”中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共建共享是加快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越是原生态的乡村,对“新村民”的吸引力越强。现实中,越是这样的村庄,新老村民在生活理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此,乡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新老村民的关系,创新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模式,用“老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获得感去促进新老村民的多方位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共建共享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国家4A级景区“花海果乡”,一个个新项目相继动工,民房变民宿,新老村民共建共享诗意乡村;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的福安村,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结出了乡村振兴的硕果。类似不胜枚举的事例表明,新老村民共建共享,调动的是全社会的资源,激活的是乡村建设的“一池池春水”,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引凤筑巢”,不光要引“新村民”入村,更需要他们融入乡村发展,用新知识、新技能为乡村赋能,在乡村安居乐业,把“他乡”变成“吾乡”。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新老村民良性互动,形成乡村振兴的持久引擎,共同绘就新农村建设的“诗和远方”。(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