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志愿老兵”吕嘉珩:志愿服务就在我的基因里

发布时间:2022-02-07 09:31:00来源: 北京日报

  2008年,一位28岁的北京小伙凭借手语技能开启奥运情缘,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14年后,当年的小伙子褪去了青涩,再赴奥运之约。他叫吕嘉珩,是来自安利公司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双奥志愿者。

  昨天(6日)上午,前门大街游人如织。作为东城区城市志愿者督导员的吕嘉珩,正在指导一批年轻志愿者如何为游客服务。大街最北头,以正阳门城楼为背景摆放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吸引不少游人争相拍照。“大家过年好!我们准备了冬奥手牌,您拿在手里,拍出照片更漂亮。”“您要是想和城楼合影,站这块砖上位置最好了。”

  目前,东城区在前门大街、王府井、北京站、地坛、东直门、南锣鼓巷设置了6处助力冬奥的城市志愿者站点。作为城市志愿者督导员,吕嘉珩几乎每天都要把6个站点走一遍。“可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不仅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查看志愿者物资是否保障到位。”吕嘉珩说,城市志愿者统一配发了羽绒服、暖宝宝、发热鞋垫、手套、围巾等保暖设备,到了饭点儿,也不用亲自订外卖,会有专人配送到站点上。

  再赴奥运之约,与14年前有什么不同?吕嘉珩哈哈大笑说:“我变老了呀!”在他看来,曾经那个初出茅庐的志愿者,如今已经成长为“志愿老兵”,见证了奥运志愿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北京的志愿服务也从当年的“摸着石头过河”,进入到了物资保障、培训、人员选拔系统化的全面发展阶段。更令人兴奋的是,越来越多的专业志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拿吕嘉珩发起成立的本市第一家民间手语服务队——安利“语翼”手语服务队来说,已经汇聚了数百名志愿者,其中掌握专业手语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这支志愿者队伍连续多年服务全国助残日、市残疾人代表大会等活动,为残疾朋友提供手语翻译。

  “志愿服务就在我的基因里。”吕嘉珩说,母亲周长林就是个“热心肠儿”,过去住在胡同里,每到深秋,母亲不论多忙,都要抽时间提前为五保户家庭搬运蜂窝煤,刚一立冬,又赶忙帮着人家储存大白菜。“我从小耳濡目染,心底早已播下了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的种子。”吕嘉珩说。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