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老年人出游行为特征、数字技术使用困境、消费行为习惯等现状,提升景区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更为顺畅地参与文旅活动,成为释放银发经济活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兼具提升民生福祉与驱动产业发展双重属性的银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银发群体“有钱、有闲”的独特消费禀赋,使其逐渐成为我国文旅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为进一步激发银发群体市场活力与消费潜力,提升老年人出游舒适度和体验感,国家层面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近日,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鼓励开发旅居养老、“家庭同游”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服务产品。
当前,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已经成为发展银发旅游的关键举措,景区适老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如一些地方对适老化改造的财政支持与考核权重不足,个别景区等执行主体仅进行“标识式改造”,只增设无障碍标牌,而未配套实际功能设施;监管评估环节,由于缺乏覆盖设施验收、服务标准、应急响应的动态监测体系,改造项目普遍存在“重硬件轻服务”等问题,如无障碍通道坡度超标、智能设备适老化界面缺失等。
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知识水平有限等因素,部分老年人在出游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立足老年人出游行为特征、数字技术使用困境、消费行为习惯等现状,提升景区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更为顺畅和更有尊严地参与文旅活动,成为释放银发经济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在出游行为特征方面,生理机能衰退使得老年游客对低强度活动需求增加,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感官能力弱化,也可能造成导览标识识别困难及信息沟通错位;老年群体还常伴有多发疾病,这就要求景区配备急救体系与便捷化医疗支持服务;轮椅使用者等群体高度依赖无障碍通道、第三卫生间等设施,景区适老化改造需进一步强化空间包容性。
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老年群体面临明显的数字焦虑与操作困难。一方面,技术接入壁垒与应用能力受限导致部分老年人难以独立完成线上购票、智能导航等数字化操作,形成结构性参与障碍;另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迫使老年游客高度依赖景区人工咨询、人工售票窗口、讲解员解说等高触感服务,并对操作流程简化、标识系统可视化等提出刚性需求。
在消费行为习惯方面,老年群体展现出显著的稳定性与风险规避特征。老年人往往基于长期信任形成稳定的复购循环和特定的消费惯性,偏好通过线下购买实体门票、现金支付等传统交互模式,对移动支付等新兴消费形态接受程度较低,形成对传统消费方式的路径依赖。
当前,景区适老化方面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硬件缺失,部分景区存在无障碍通道覆盖率低、第三卫生间数量不足、休息区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部分景区因旅游标识系统不清晰导致老年游客迷路;二是改造困境,部分景区老旧建筑因空间限制和历史规划问题,适老化改造难度较大且进展缓慢;三是系统性适配不足,即便新建设施也存在设计与需求的错位,智能设备界面复杂化反而会加剧操作难度,有悖于老年群体寻求便捷舒适的核心诉求。
为此,建议管理部门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景区适老化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开展适老化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对适老化改造效果显著的景区,授予“老年友好型景区”称号。景区应结合老年人满意度调查,动态调整设施布局,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例如,景区内的标识系统应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设计,方便老年人阅读;加装智能化语音播报、AI互动问答等智能化模块;补足志愿者服务、急救服务等软性供给,保留线下服务缓冲数字鸿沟,实现从“形式适老”到“体验适老”的实质跨越。
在安全防护与无障碍通行设施方面,应遵循“技术赋能+标准适配”的原则,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标准化建设,在景区内布设集成定位与SOS呼叫功能的智能报警灯杆,实现险情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强化分类指导与动态管控,针对山地、水域、古建等不同景区类型制定差异化设施配置细则。例如,山地景区可明确防滑台阶摩擦系数阈值,沿陡峭路段增设语音警示系统,配合防滑环氧地坪铺设,提升路面摩擦系数,形成从预警到防护的双重保障机制。
在休憩与卫生保障设施方面,应遵循“人性化设计+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可以在景区内按一定间隔设置智能温控休息区,配备加热座椅与遮阳系统以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增设“暖廊式”休息站。卫生设施改造可通过全景导览图放大厕所标识,增设厕所无障碍厕位,形成覆盖全场景无障碍如厕网络。此外,还可以在重点休息区配置智能健康亭,实时监测老年游客血压、心率等指标并直连医疗站。
在辅助支持设施方面,应遵循“功能补偿+服务集成”的原则,建议开发大音量电子导览器与景区游览智能手环,通过整合定位导航、语音讲解、紧急呼叫等功能,有效弥合老年人感官与行动力衰退带来的不便。同时,可探索AI数字人交互系统的运行模式,借助语音指令完成票务查询、路线规划等操作,进一步降低老年群体对智能技术的使用门槛。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以逐渐构建形成“风险可控、管理温馨、休憩舒适、辅具可及”的景区适老化服务生态,为提升老年人出游舒适度和体验感提供有力保障,让“岁月静好,旅途无碍”成为常态,让“乐龄行天下,旅途总关情”照进现实。
(申军波 张雅祺 陶佳乐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