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当我们谈论博物馆时,观众在谈论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12 09:46: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记者 刘海红

  2023年,国家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超675万人次、南京市博物总馆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今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当天接待观众5000人次……当持续火爆下的博场馆“花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时,“人从众”的观众在博物馆中获得了什么?有哪些新体验?本文从另一个视角提问——

  “最有性价比的兴趣班”

  每次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都能看到很多观众一边用相机拍摄文物细节,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是设计人的灵感源泉,要多从这方面下功夫,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从事动画设计的黄辉云向记者展示了他相机中拍摄的画面,“都是很经典的图案,我反复看它们,常常会参考它们来设计人物的服饰细节。”他说。

  从某种意义来说,如今的博物馆热是观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也是人们文化自信的体现,从走进博物馆到热爱博物馆,再到利用博物馆的资源,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素材成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养分。

  “你跟上讲解老师好好听。”清明假期,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张女士督促她8岁的女儿。“趁假期带她来北京长知识,机会难得,希望她有所收获。”面对记者,张女士略带腼腆地说,“博物馆里藏着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不懂这些,但我希望我女儿以后能懂,所以带她参加了很多博物馆的研学活动。”

  在人头攒动的博物馆中,一部分观众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他们带着孩子或找研学机构,听“老师”讲述博物馆中的知识,或自己“遛娃”,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解读展板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活动是“最有性价比的兴趣班”。

  来博物馆,又不是为了博物馆

  春日的故宫博物院内,红墙黄瓦间花团簇簇,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美好图景。院内“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等展览现场人潮涌动。“听说文华殿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今天约朋友一起来看,结果人太多了,想仔细看太难了,索性去拍拍花吧。”在校大学生杨月月看完展览后不禁发问,“怎么来看展览的人这么多?”

  一有空就去博物馆是杨月月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她发现,去博物馆不止是看展,还可以社交。她认为,跟朋友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探讨时,找一个同主题的展览是最为合适的方式,不但能开拓思路、丰富话题,还能在更为严谨的线索下进行头脑风暴,这是对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

  与杨月月一边社交一边“充电”不同,高原自小爱好逛博物馆,“这是我的习惯,每到一座城市首先必去博物馆,了解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后,才能避免在城市走马观花。”与其说是一个习惯,高原对博物馆似乎有了功能上的依赖,“看完博物馆才能做旅游攻略。”他说,跟他出行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很喜欢去文博场馆,对他来说,一座城市的文博场馆就是一条基础旅游路线,它们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他对这座城市的了解程度。

  “博物馆中的高科技让我大开眼界。”退休后的吴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完“数说犀尊”展览后对现场的3D打印尤为感兴趣,“我第一次见到3D打印机,它能打印出来各种大小和材质的犀尊。”说到为何喜欢逛博物馆,吴先生坦言,一开始只是消磨时间,理由是“反正不要门票”,后来发现博物馆里的旧东西有很多新玩法,改变了他的对博物馆的印象,所以他现在一周要去一到两次博物馆,“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玩意儿”。

  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元素被应用到博物馆的展陈中,展厅逐渐“活”了起来,提取图案、代入场景、3D打印……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技术是辅助观众更好了解文物的有效手段,而博物馆也通过营造这些新场景,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来。

  以正确“姿势”实现双向奔赴

  在大部分观众在博物馆体验了优质的文化服务时,也有一部分观众发现随着博物馆热而来的问题——孩子追逐打闹、大人靠展柜坐下歇脚、讲解员被里三圈外三圈地围住……当越来越多观众涌进博物馆时,不可避免的是观展体验的下降。“原本觉得博物馆是享受文化的惬意场所,如今也变了味。”“还有人大声接打电话,完全把博物馆当菜市场了。”“身旁有人开着直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讲解全靠臆测。”在社交软件关于博物馆预约攻略的评论区,大量网友表达了在博物馆的某些不好体验。

  为应对这些难题,一些博物馆相继出台整治措施,明确“禁止私自商拍”“禁止自媒体直播”“禁止穿拖鞋”等,并采取了预约门票、取消周一闭馆、延时开放、设置文明参观提示等举措,力争在保证优质文化服务供给的同时,还游客一个安静、舒适、文明的参观环境,不断探索应对博物馆热的更好方式。

  一方面,作为公益性文化场所,博物馆在免费的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力争不辜负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另一方面,观众走进博物馆是为了体验更好的文化服务,如果部分观众辜负馆方的用心、用力、用情,将会有碍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双向奔赴。有网友表示:“‘文明’是博物馆的底色,驻足静观、有序拍摄,认真感知文化之美,才是参观博物馆的正确‘姿势’。”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