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防治有待“疫苗+筛查”双管齐下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据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我国2022年宫颈癌的发病人数15.07万,死亡人数5.57万。在我国每4分钟约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每9分钟约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离世,宫颈癌防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为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防控力度仍需继续加强,需要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两手抓”,共筑宫颈癌防护墙。
宫颈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从2000年起不断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说。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兼妇保科科长徐燕军也表示,在2023年顺义区的群体性筛查中,首次在30岁以下人群中发现了一例宫颈癌患者,也是近几年通过群体性筛查首次发现的案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表示,当前,HPV疫苗的试点和惠民政策主要面向9至14岁的年轻女孩。虽然部分试点地区和一线城市的适龄女孩接种率较高,但全国范围内的接种率仍显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90%的目标。而对于超出这一年龄范围的成年女性来说,HPV疫苗的接种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推动宫颈癌防控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宫颈癌预防、HPV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阮祥燕指出,宫颈癌在治疗过程中,会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导致生育力的丧失,甚至可能提前绝经,各种慢性病可能提前十年或二十年出现,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预期寿命也会明显缩短。所以,提前预防宫颈癌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
近年来,我国对宫颈癌防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2023年,为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再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宫颈癌早筛早诊早治。
此后,多地加速相关计划的落地。湖南发布《湖南省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旨在确保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落实,为湖南的女性健康保驾护航。上海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上海将出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各区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探索建立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消除宫颈癌、保障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举措。”阮祥燕说。
双管齐下推进宫颈癌防控
赵方辉表示,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幅度逐渐减缓,显示我国宫颈癌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力度仍需继续加强,需要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两手抓”。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三级预防体系,其中接种HPV疫苗联合宫颈癌筛查双管齐下,是宫颈癌防控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构筑女性健康防线的重要基石。中华预防医学会(CPMA)2023年发布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建议,预防性HPV疫苗最好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效果最佳。有性生活的女性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仍旧有效,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只有将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预防宫颈癌。
“消除宫颈癌不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减少疾病治疗支出,减轻经济负担。”赵方辉团队对宫颈癌不同期别的患者医疗费用调查数据显示,宫颈癌发现越早,产生的治疗费用越低,而在宫颈癌后期,自付的医疗费用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赵方辉坦言,如果扩大疫苗的接种范围和筛查覆盖率,将卫生资源前移,便可以减少后端的患者治疗费用。他强调,接种HPV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宫颈癌,适龄女性要根据疫苗可及性、防癌效果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并尽早接种HPV疫苗,越早接种、越早受益。
加速消除宫颈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阮祥燕建议,要完善癌症防治网络和肿瘤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减少致癌相关感染;制定并完善相关指南,进一步提高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能力;进一步地开展社会倡导活动和公益宣传,提高公众对宫颈癌及其防控知识的认知。
赵方辉建议,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适龄女孩HPV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成年女性的筛查;针对疾病防控以及临床机构、妇幼保健系统,要贯彻落实三级防控措施,做好HPV疫苗的接种,同时提高筛查的质量和治疗的规范性;针对社会公众,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的公共认知,消除传统的认知误区。
徐燕军则建议,通过建立国家级宫颈癌防控中心,更好地优化筛查管理模式,加强整个筛查和治疗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的延续性,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筛查,提高普查普治率。(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