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世界的汉学家与艺术家 在良渚读懂中国

发布时间:2023-12-12 10:0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良渚,中文寓意是“美丽的水中小岛”,距今5000年左右,这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泽国,存在着一个稻作文明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首届“良渚论坛”不久前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来自五大洲的青年汉学家和艺术家远道而来,与中国的专家学者共聚良渚,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见证连续、创新、统一、包容与和平的中华文明。

  在对话中了解中国,民心相通

  “能来参加‘良渚论坛’,对我们汉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到这里可以了解真正的中国,了解5000年的良渚文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格鲁吉亚汉学家、巴统国立大学汉语教师大卫·安德古拉泽第一次来到良渚,作为一名汉语教师,他致力于让格鲁吉亚学生了解真正的中国,让他们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化。

  “浙江始终是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最佳窗口之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说,1万、5000、1000,这是3个代表浙江的文化密码。在距今1万年的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浙江先民率先驯化野生水稻的遗迹;在距今5000年的良渚遗址,远古超级工程与由琮、钺、璧等礼器构成的玉礼,一起建构起了代表中华文明之源的早期区域性王权国家;在距今1000年前,浙江成为江南文化之源,见证了越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延绵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是正确的。”德国波恩大学孔子学院常务院长叶翰识说。一到中国,他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理论的描述,它真正存在,是可以看到、感受到的现象。

  在“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上,来自33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与中国的专家学者探讨“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哥斯达黎加大学哲学院教授菲利普介绍,自2017年开始,哥斯达黎加大学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推动历史、汉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希望通过这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还能美美与共,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与域外的其他文明长期存在交流对话,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介绍,从小麦、黄牛到冶金术,长期以来包括良渚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就与世界各地文明积极交流,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提供重要实证。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互通、互鉴各个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成员。”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表示,尤其是年轻人,可以通过线上等虚拟形式做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保护自己文化特性的同时进行文化输出,“就像中国有句成语‘和而不同’,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更加和谐的全球社会,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在互鉴中迸发灵感,相互成就

  艺术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是人类文化交融的基石。在“良渚论坛”的组成部分“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上,来自80余国的艺术家通过150余幅油画、水墨画、抽象画和雕塑作品,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用艺术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之桥,在互鉴中绽放灵感,相互成就。

  “山水是人的终极家园,艺术家可以通过演绎山水,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一个跨越文化壁垒的美学共同体。”在“良渚论坛”分论坛“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许江说。站在良渚遗址的土地上,他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山水的气象笼盖四方,山水的根脉在脚下生长,“这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共情、共荣的根脉”。

  “各国艺术家从中国艺术中获得灵感与启发,并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将采风中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多元的艺术创作与实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在巴拿马艺术家黄永康的作品《摇滚富春》前,拿出一张缩小版的黑白《摇滚富春》,这幅作品的灵感受到了中国水墨画的启发。因为巴拿马很热,主要的文化特征是热烈的,所以艺术家又给作品用上了绚烂的色彩,变成一幅“火热的水墨画”。

  众多海外艺术家通过交流互鉴,把中国文化元素带回本土,打造现代文明世界新的艺术。科特迪瓦艺术家莫合·欸布斯·库塞·玛蒂尔德说,20多年来,她的艺术手法一直和中国书法文字联系在一起,“文化和艺术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属于全世界人民”。

  “东西方有不同的文化、艺术和观念的出发点,文明需要在交融中进步,在进步中迭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捷表示,良渚文明不是一个囿于小圈子的文明,是与中原文明有着深度交融的开放体系,是推动交流、接续向前的动态过程,更是沉淀文明成果的历史坐标。

  在合作中和平共赢,共同繁荣

  从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典范。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表示,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切实的积极影响。中国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奖学金名额以及来华的机会,让学生、教授以及青年学者们,得以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

  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说,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很多年轻人在大学选择国际物流专业,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研究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共建‘一带一路’让火车从中国连云港经过哈萨克斯坦到德国,从义乌经过哈萨克斯坦到英国和土耳其,这给了我们很多机会”。

  “我们本是同一个集体,面临共同的问题,也拥有共同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坚守‘多样性中实现团结’的原则,做到以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由各方的多元力量作出贡献。”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国际关系总监易杰·阿里卡说,“良渚论坛”为沟通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应加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合,推进互利合作,携手创造工作岗位,增进民生福祉。”巴西伊瓜苏市市长希科·布拉西莱诺认为,在古代,一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因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而勃然而兴;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设施“硬联通”、规则 “软联通”、人民“心联通”,为世界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强大动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 记者 蒋肖斌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