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小黄桃成为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23-11-16 09:55: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倪瑛

  孟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上海南郊的村庄——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上午的阳光正好,顺着村口“青春吴房”的指示牌,沿乡间小路步步深入,河水清澈,老树盘曲,村居整洁,游人穿梭,一个活泼泼的都市“后花园”层层叠叠地展现在眼前。

   很难想象,五年前的吴房村,毫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老态龙钟”。灰暗低矮的农房,破损不便的村道……除了深藏村中的一棵百年老榆树、一幢百年老屋,能唤起本地人的共同记忆,几乎说不出什么故事。

   市场化运作的介入,配合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让吴房村的村貌得到迅速改善。在统一规划下,村民们纷纷签署返修协议,曾经的村居危房被改建成了白墙黛瓦的江南庭院,浑浊的小河浜打通梳理后,清亮灵动。青石板、小桥流水、磨盘农具等农家本色,也被一点点还原出来。

   在这里,小到一盏路灯、一面围墙,大到“桃源吴房十景”的规划,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房屋沿路而建、临水而居,形成参差错落的层次感。

   与此同时,路面翻新、管线落地等相关措施,让整个村落焕然一新,重新呈现出“绿田白墙黛瓦、曲径回廊古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桃花村风貌。

   不同于一些村庄“排排坐”的村屋布局,漫步于吴房村,会有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之感。走累了,停下来喝一杯清甜爽口的黄桃饮料,中午,到村口的“田心茶事”点一份现做的塌饼、一碗大馄饨,坐在小院喝一杯咖啡。店主介绍,这里的午餐多是在村子附近上班的人们预订的。从出餐量能看出,吴房村的活力越来越足!

   2018年,青村镇吴房村入围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当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到如今深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桃花村,踏上“蝶变”之路的吴房村,正书写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故事。

   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不是一句口号。2021年,吴房村(黄桃)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吴房村的黄桃产业也活了!

   村民翁洪发告诉记者,吴房村素有种植黄桃的传统,但前些年村里黄桃产业发展面临“三老”问题——黄桃树“超龄服役”,土壤板结贫瘠,种桃人老龄化。

   针对这些问题,吴房村与上海市农科院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对村里1300多亩老黄桃种植区进行土壤改良,以老桃园改造、建设新果园和种苗培育园为依托,深入解决相关问题,现已改良提升老桃园近500亩。

   吴房村新果园采用新的树体结构,主枝高约1.5米,可实现机械化施肥、采摘。同时,吴房村新建了新桃园排水沟渠、节水灌溉系统,新修了适合机械化操作的田间小道等。各黄桃基地配备了自走履带式喷雾机、乘坐式履带搬运机等设备。据测算,目前每亩桃园可降低劳动力成本约1600元。

  过去,当地黄桃主打“锦绣”这一品种,该品种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集中上市。由于农户传统生产理念以及集中上市等因素,黄桃销售问题日趋突出。为此,吴房村积极引进“锦春”“锦冠”等多个优质品种,大大改善了黄桃销售期短、品种单一等问题。

  此外,吴房村还引进深加工设备,丰富黄桃深加工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黄桃亩产值。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衍生品制造等三产融合的“黄桃+”全产业链,使“黄桃”成为支柱产业。创立“吴房有桃”品牌,开发了黄桃汽水、黄桃果汁、黄桃啤酒、黄桃棒棒糖、黄桃精油皂、桃胶等产品。如今,口味纯正、清爽可口的黄桃汽水几乎成为游客必点的“爆款”饮品。

  同时,吴房村吸引优质企业来村设立总部或办公点,盘活乡村人气与活力,大力开发“十里桃花”观光路、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资源,形成“黄桃+文创+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融合的国际大都市郊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办“田心超市”,打造黄桃文化展示中心,开展黄桃观光、采摘等活动,带动农业旅游,实现创收。

  在吴房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吴丹红看来,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建立“造血”机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动探索市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吴房运营管理模式”,是吴房村的活力“密码”。目前,吴房村入驻企业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发展态势向好。

  “青村”谐音为“青春”,青春是人生美丽的时光。走在“蝶变”之路上的吴房村,向人们展示着美丽乡村的蓬勃朝气,展现着扎根土地的活泼泼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6日 05版)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