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焦虑”?协和专家:不必囤药,不必扎堆大医院
近期,多地出现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家长们争相去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就诊。
那么,什么是支原体肺炎?它有哪些特点?如何预防?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工人日报》记者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全美盈,为您详解有关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热点问题。
问:什么是支原体肺炎?它有什么特点?
答:支原体肺炎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肺部感染,导致支原体肺炎。其症状包括发烧、干咳,肺部听诊可以听到湿性啰音。从患者年龄看,学龄期5岁以上更为常见,但也有5岁以下孩子患病。从临床看,支原体肺炎的体征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不是特别的平行,有时听诊不一定都能听到肺炎典型的湿性啰音,但胸片或CT影像学上却有比肺炎的表现。
支原体感染在每个人身上的症状可能差异很大。有的人感染后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可能就稍微嗓子有点疼,多喝点水就好了。有的人可能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并有轻症、重症,甚至危重症,其严重程度除了和病原体侵袭情况有关外,也和自己的免疫反应情况有关。
问:最近接诊的支原体肺炎病例数有哪些变化?
答:秋冬本身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入秋后,我们门诊和急诊接诊的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越来越多,最近患病的孩子还是比较多。过去三年中,公众在戴口罩等呼吸道疾病防护上做得比较好,而且孩子们出门或接触病原的机会少一些,人体内相应的抗体也就会少一些,这也被称为“免疫债”。同时,肺炎支原体每三到五年也会有一次相对大的流行。因此,近期人群中的感染率也就会更高一些。
问:如何检测支原体感染?
答:支原体抗体检测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早期诊断指标。因为支原体抗体的产生一般得一周左右,所以刚开始发烧时,查抗体是阴性的,有可能过几天或一周左右后才会出现阳性。支原体感染也核酸检测,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的方法检测DNA、RAN,相对可以更早地诊断。
问:孩子出现什么情况有可能是支原体感染?
答: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况,但也不是孩子发烧一两个小时就一定要马上来医院。如果是1岁内的孩子发烧,需要及时来医院就医。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像学龄期的儿童,刚发烧时,如果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号,可以先对症退热,并继续观察。第一,观察用药后退烧的效果;第二,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气费劲、精神萎靡。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近就医。如果用药后,孩子精神状态挺好,体温也能很快降下来,其他症状也不明显,可以再适当观察一段时间。
问:如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
答:支原体本身没有细胞壁,这一特点决定了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其不太敏感。针对支原体肺炎,首选比较敏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如红霉素、阿奇霉素。但临床中,阿奇霉素使用比较广泛,可能存在耐药的问题。如果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48小时后高热、呼吸道症状没有缓解,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耐药性问题,需要考虑二线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但因为这两类药物不是儿童常规应用的抗生素,部分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跟家长充分沟通药物可能的副作用。
问:儿童患者恢复到什么程度才能返校上课?
答: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一般需要退热至少72小时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改善后,才可以考虑返校。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我们也接诊过一些过敏体质的孩子,本身就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可能呼吸道比较敏感,咳嗽持续时间更长,康复返校后暂时不能耐受剧烈运动。同时,支原体肺炎对肺部的损伤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感染后甚至可能有一些闭塞性细支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后以问题。需要关注患儿恢复期的运动耐受情况,必要时复查胸部CT、肺功能。
问:必须去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就诊吗?
答:支原体肺炎实际上是儿科的常见病,所有儿科医生和全科医院都被要求掌握它的诊断、治疗,家长可以就近就医,不一定非得去大医院,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用药配备基本也是一样的,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例,医疗系统也有相应的转诊机制,而大医院病人比较扎堆,可能候诊时间比较长。
问: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可能导致“白肺”吗?必须拍胸片吗?
答:支原体肺炎患者也是分轻重程度的。轻症的病例,可能胸片上有一点斑片影,家长其实不用特别的焦虑。门诊中,绝大部分家长因为缺乏了解,特别担心孩子会出现“白肺”,积极要求去拍胸片,做相关检查,但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必需的。如果孩子状态很好,没有明确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
问:有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吗?
答:目前尚无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
问:支原体肺炎会传染吗?
答:支原体的潜伏期实际上是可以挺长的,从潜伏期一直到患者病愈,都是可能有传染性的,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染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也接诊过孩子感染后,传染家庭成员的病例。
问: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答: 对于感染支原体肺炎的孩子,建议先居家休息,度过疾病的急性期。对于公众而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防护措施还是要坚持,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尽量减少自身被传染的风险。这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防护办法。(记者 窦菲涛 贺少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