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欠费6000元,“智慧”用错了地方
作者:守一
近日,上海浦东居民胡女士向媒体反映:她经常将私家车停在小区外面路边的停车位上,以为是免费停车,但8个月后却发现自己欠缴停车费6000多元。在此期间,她从未接到相关的停车费催缴电话或者提示短信。
胡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也不只是上海浦东存在这样的现象。北京昌平区、重庆江北区、陕西延安……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推行“智慧停车”模式,其共同特征是,停车时没有收费员来告知或者收费,需要司机自己下载相关App才能知道欠费信息并缴费。因为有些收费公告牌被遮挡或者不明显,往往司机欠费上千之后,才知道被停车费“刺”到了。
“智慧停车”能给司机提供缴费便利,本来是好事,可如果在执行中变味,更像是给车主设的“陷阱”,显然就失去了正当性。从这些车主的遭遇来看,“智慧停车”暴露的最大问题,是涉嫌侵犯车主的知情权。一个停车位收费多少,应该有清晰的事先告知。特别是路边停车位,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政策并不一样,收费标准按理来说也不一样,不能在显眼的位置清楚告知,就容易被车主忽略。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看到收费公告牌,车主有一定的责任,可是在车主欠费之后,系统是不是应该通过催缴电话或者提示短信的方式,及时告知和提醒。在交管部门的系统里,车主的车牌号一般都绑定了手机号。要推进“智慧停车”,应当获得这些基础数据的授权,由此实现催缴信息的联动。否则,如果司机不知道下载缴费App,欠费也不知道去交,最终连累个人信用受损,这不是太冤枉了吗?
除了这些程序上的疏漏,更本质的问题还在于,公共道路属于国有财产,要划为停车位,就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一段道路能不能收停车费,该收多少停车费,应该要通过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就像上海浦东的胡女士,她把车停在小区外面的路边,并一直以为那是免费的。像这种小区周边道路划为停车位,是不是应该征求周边小区业主代表的意见?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小区内停车位紧张,小区周边道路可能也不够宽敞,设收费停车位本应更慎重。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停车位收费问题,不能再停留于个案的曝光式维权,相关法规和程序上应有进一步明确。最起码要让司机们知道,路边设收费停车位是谁决策的、按什么标准确定的停车费,如果觉得收费不合理,有什么渠道去反映,有没有可能纠偏等等。如果未经公众的参与,一些部门就决策施行,“智慧停车”只能变成“智慧收费”,车主不管有什么意见,只能乖乖缴费。这不仅是对公众利益的侵犯,也会滋生更多社会矛盾。(守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