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2023-07-19 10:18:00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卓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既关系到我国能否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又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并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把握发展新趋势

  回溯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不断调整,其演进体现了一系列重要特征。一是注重开放,各国的开放政策使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全球流动转移成为可能;二是技术支撑,交通运输、生产工艺、通讯等技术深入发展,使复杂产品的生产能够细分成各个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加速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三是利用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把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分解到要素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赚取高额利润;四是分享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显著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其消费能力上升带来大量需求,同时使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产业得以培育和壮大,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同时,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如更加注重安全、强化竞争、更具弹性等。这些变化与原有特征相互叠加,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注重安全。过去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重要粮食作物、能源、重要工业品等相关原材料和产品的国际供应链出现了断裂,一些国家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要求先进制造业回流。二是竞争加剧。一些国家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其战略地位被超越、相对竞争力被削弱,所以不惜摒弃效率和成本的考量,进行产业链区域化、近岸化乃至本土化布局,借此打压竞争对手来保持经济和科技上的领先地位,进而维护其在全球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更具弹性。无论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还是宏观层面的政策布局,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弹性,以期在生产地、供应商、技术路线上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此外,为应对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跨国公司等采取了纵向一体化策略,通过投资控股、战略同盟等方式,来增加对供应链的穿透能力和掌控能力。

  发挥既有竞争优势

  面对新形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既要巩固自有优势,又要适应全球生产网络新的变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从近中期来看,要通过保持高性价比的稳定供给能力,激发巨大消费潜能,巩固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既有优势。在供给端,规模经济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优势。我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通过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制造业的总量规模优势,形成了强化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需求端,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也是规模经济的重要源泉,形成了保持产业链稳定的需求端基础。

  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生产网络的格局是动态演变的,只有通过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往的产业升级是沿着产业、行业、产品的发展路径升级,但现在产业升级路径发生了一些改变,即沿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节点升级。产业升级不仅要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要关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对一些传统产业,在其特定生产环节上的创新和升级也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找准发力重点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适应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情况,要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这三个方面着手,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般而言,传统制造业升级有三种路径。一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生产线。二是利用高端工艺和工程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内在价值。三是大力培育本土自主品牌并推向全球市场,创造品牌红利。要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对全球消费风向的把握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创新升级。此外,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式激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研发、萌芽到大规模商业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一是基础研发阶段,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利用好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二是试验阶段,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之间需要经历前端试验性开发,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等的支持作用。三是产业化阶段,需要引入市场化风险投资等机制,建设运营一批产业孵化加速平台。四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要积极探索商业化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于重点领域的复杂产品而言,产业链分工环节较多,其风险敞口较大,受外部冲击而“断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是要保证重点领域上中下游的关键环节在出现外部冲击时能具有更高灵活性、弹性和韧性。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找准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点,避免出现“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入,而是要在上中下游培育出具有自身优势的长板。例如,集成电路产业的上中下游有数百个产业链节点,我们需要掌握引领行业标准的关键节点技术,进一步增强韧性。另一方面,要明确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先序,可以通过新技术路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例如,半导体的成熟制程涉及的下游市场空间比先进制程的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优先把成熟制程做成长板,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