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述评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潘洁、魏玉坤、郁琼源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怎样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未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问题,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会议就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作出重要判断,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强调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2021年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略有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说。
从人口总量看——我国仍有14亿多人口,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中国拥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劳动力供给资源依旧充沛。
从人口素质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这明确了新形势下人口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为全面加强人口领域工作,使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指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会议提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我国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2022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1.6%。
“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贺丹说。
健康既是福祉,也是生产力。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约半数为60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不少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可以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说,随着人们活得越长、活得越健康,“银发族”的人才资源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
会议提出,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专家表示,当前一些地方和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优化人口结构 维护人口安全
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人口发展与人口安全两个角度出发,既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提升人力资本和创造人才红利,也要统筹考虑人口自身安全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系统的平衡,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同时,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永续共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胡祖铨说。
从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到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推动释放生育潜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既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需求。
会议对此专门作出部署,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目前我国429个市地级行政区已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市地级全覆盖,全方位整合资源力量,拿出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真金白银”的政策包,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有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胡祖铨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