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医岂能挂“农产品”羊头卖“药品”狗肉
作者:龙之朱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标着“初级农产品”的药材,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神药”;身着白大褂的老人,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打包;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以躲避违禁词审查……种种操作,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
这则报道掀起了当下一些“养生直播”的面纱。进入这些直播平台,你会看到,各色主播竟然都在卖力地推销药方或药品。尽管他们总是说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汇,如囊什么肿、息什么肉等等,但大体可以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过是症状而已。而他们开出的“药方”或者以“初级农产品”之名售卖的东西,也包治百病:“额头热热的、嗓子咳咳的、阿嚏阿嚏的,全家人都能喝,放心喝”等,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这样的大型开方诊疗现场,令人惊讶,也令人惊悸。为什么一下子会涌出这么多“江湖郎中”?为什么他们都能公然开方卖药?有相关资质吗?事关民众的健康、生命,此类如赶大集般的直播行医,靠谱吗?
其实,从这些直播里奇奇怪怪的用语,以及一言不合就将质疑者踢出去的做法,就可看出,这些养生主播不过是在打擦边球。他们的生意不能坦然直面消费者,更不能回应大家的质疑,只是以话术试图瞒天过海罢了。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关乎生命健康,即便是网络购销,也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绝不能随随便便打马虎眼。根据2022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未取得药品零售资质的,不得向个人销售药品。这也意味着,任何养生主播,只要涉及到药品推销,必须取得药品零售资质。
不仅如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直播平台以养生为名,开方问诊,话术说得天花乱坠,已经属于违规行医。
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就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尽管这份文件约束的是医疗机构人员的行为,但由此延伸,既然医生直播带货是违规行为,那么,假借医生之名直播行医卖药更是违法行为。
当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平台的遍地开花,给监管带来很多挑战。特别是,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涌现,也有待监管及时跟进。但无论怎样创新,都要遵循基本的法律法规,不能以创新之名滋生变种的违法行为。何况,治理直播平台乱象,整治非法行医行为,与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目标并不冲突。
作为新经济的风口,这几年,靠着互联网直播造就了巨量的网红。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的刚需,求医问药、养生等领域被盯上,并不让人奇怪,需要做的是如何让监管跟得上平台发展。
一方面,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不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公众身心健康和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平台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在审查系统之外加强人工把关,面对不断变种的违规行为进行针对性审查,还应将线索向监察和执法部门提供,揪出违法商家,将其依法惩治。
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江湖郎中的神药和神方,别被神奇的话术洗脑。(龙之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