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2 11:04: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自立自强·大家谈】

  作者:谢志远(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创新制胜的“法宝”,他们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发展要素聚集,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能,造福人民群众。

  “红色根脉”是党百年奋斗历程最鲜明的底色,要将“红色根脉”基因和标识融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局,展现建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担当。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让科技人才心怀科技自立自强“国之大者”的信念。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家群落,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科技人才主动适应新时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践行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使命,充分响应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主要科学中心的号召。

  要更加重视开放,强化科技人才“磁吸”效应。拓宽科技创新民间合作交流“朋友圈”,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能。通过举办高水平科学家峰会、组建科学家联合会,破解科技发展共性难题、突破产业前沿技术问题、汇聚创投跨界资源支撑,在高水平开放合作中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要更加重视奖掖后学,搭建科技人才成长阶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高站位上,在更宽视野中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重视青年托举、院士与青年英才结对、青年科技英才评选、学会青年副会长选举,为青年人才的发展铺好赛道、搭建阶梯,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勇攀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峰中淬炼信念、激发活力、崭露头角,形成人才涌泉的生动局面。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就要在集聚创新驱动发展要素的系统性行动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更为完整的现代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应用体系和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

  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创新要素由分散转向高效聚合,持续向企业集聚。通过建立院士之家、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形成源头创新突破、原始创新攻关、应用创新协同体系彰显科技创新贡献。

  以全链融通增强产业韧性,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基础研究+共性问题+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程融通的创新生态链,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创新链整体效能,更好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激发新技术应用、新产业培育、新模式推广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提升产业价值链总体效益。

  注重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向创新薄弱地区落地转化,夯实点上突破基础,提升面上突破能力。加快缩小“技术鸿沟”“科技差距”,做大做强“一县一业一团”,实现人才对“把产业方向+引创新资源+解技术难题+促成果转化+助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支持,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化改革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和关键应用场景。

  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应该主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并在服务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科技文明与数字文明融合方面予以充分体现。

  深刻把握数字化变革方向,还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蕴。将数字化改革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要全面把握数字化改革的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数字化改革的技术指向、引导规范数字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实现群体差异性需求精准化满足,保障不同群体充分共享数字红利。实现科技文明与数字技术内涵式互促。进入新时代,科技文明覆盖广度、受众群体接纳深度和科普成果具体效度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成为“关键一招”。要将数字技术融入科技文明,在精与准、通与联上持续开辟科技文明创作新空间、拓宽科技文明传播新渠道。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