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接续采购开标 价格平稳

发布时间:2022-12-05 10:01: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近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接续采购开标。与上一轮集采相比,价格总体平稳,中选企业增加2家,中选产品增加4个,品种更加丰富,供应也更有保障。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将于2023年1月到期,接续采购近日在江苏常州完成了开标。与以往药品集采到期后的接续采购由各省份来完成不同,本次的冠脉支架接续采购仍旧采用国家集采的方式。明年冠脉支架的价格如何?患者可选择的产品有什么变化?企业积极性如何?记者赴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开标现场进行了采访。

  接续采购首次由国家组织集采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自2021年1月落地实施以来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10月底,共采购中选支架320万个,达约定采购量的1.3倍。

  本次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共有3696家医疗机构参与报量,比上一轮增加了1288家,报量需求186万个,较上一轮集采需求量增加约53万个,体现出医疗机构对集采政策的高度认同。

  与以往药品集采协议到期后,接续采购由各省份自行开展不同,冠脉支架集采实行了继续由国家组织集采,并且协议期由两年延长到三年。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组长章明解释,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展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工作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四处投标的成本。基于“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原则,国家组织集采可以提高采购方的议价权,充分体现规模效应,同时延长协议期又给了企业稳定的预期。

  由于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开展统一接续采购,业界认为此次接续采购的规则和方式为未来其他产品接续采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

  本次采购公告中,新增了伴随服务价的报价,不超过50元,与冠脉支架分开报价。医疗机构按照“含伴随服务”的中选价格向中选企业采购,并按“零差率”向患者收费。在开标现场,记者也注意到企业报价时,在伴随服务价格上也都有不同的报价,有的报50元,有的报20元,还有的报1元……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告诉记者,伴随服务与产品分别报价,提高了价格精度,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保障了企业的合理利益。明确伴随服务包括必要的使用指导以及操作培训等内容,规范伴随服务质量标准,有利于保障临床使用的稳定性。

  按照采购公告,冠脉支架最高有效申报价为798元/个,加上伴随服务价,最高有效申报价合计为848元/个。从中标结果来看,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加上伴随服务费,终端价格区间在730元至848元,与上一轮集采相比,价格总体平稳。

  早上9点,参与投标的企业陆续将标书投递到标箱里,本次接续采购简化了采购规则,只要组合报价不高于848元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企业的关注点集中在比价上,因为这决定了企业可获得的协议采购量。

  由于部分企业拿出了多个产品参加集采,为公平起见,根据规则,有多个产品的企业,选择价格最低的2个产品参与竞价排名,划分A、B、C产品区间,前40%的产品为A类,可获得95%的意向采购量;40%—70%的为B类,可获得85%的意向采购量;其他为C类,可获得65%的意向采购量。

  路云解释,在分配采购量时,将存在关联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企业竞争采购量,为申报企业创造了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区间的划分提高了产品进入A类区间的中选价格门槛,在带量过程中,对中选顺位靠前的企业予以倾斜,对中选顺位靠后的企业适当约束,充分发挥“量价挂钩”的效应,在企业有明确的中选价格目标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竞争。

  中标企业、产品双增加

  在开标现场,记者看到了美敦力、雅培、波科国际医疗等国际厂商,也有上海微创、赛诺医疗、山东吉威等国内企业。最后,共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企业中选率达91%。与上一轮集采相比,中选企业增加2家,中选产品增加4个,品种更丰富,供应更有保障。

  “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周期由2年延长至3年,企业的预期更稳了,也能够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中。”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参加投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共投标6个产品,中标3个,其中一个是今年才被批准上市的新品。

  赛诺医疗上次集采不是中选企业。这次,他们带来两个产品投标,其中一个也是今年才被批准上市的新产品,到最后也拿到了拟中选资格。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采组组长高雪告诉记者,在未来3年的采购周期内,提供了未中选产品与新获批产品的参与通道,未中选产品与新产品只要接受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在下一采购年度参与医疗机构报量,并按规则获得协议采购量,从而鞭策企业加速创新。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