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时庄遗址:四千年前“藏粮于技”的“粮仓城”

发布时间:2022-11-30 09:28: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功勋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南单元,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使命担当处处可见。在这里,一个透明的“智能”粮仓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通过触摸模型上的智能屏,观众可以观看种子的培育和成长过程。

  它的原型,是河南周口淮阳时庄遗址粮仓。

  从古至今,河南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作为传统农区的河南周口,其“中原粮仓”的定位由来已久。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历史最早的“粮仓城”遗址。4000年前,夏朝先人们用其独有的“藏粮于技”的智慧佐证了那个年代农业生产的辉煌和农耕文明的繁荣,“时庄遗址”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回到2019年4月。仲春时节,一家秸秆生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户时庄。开工之前,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主动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请求进行先期勘探。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地下埋藏了多少文物谁也无法说得清楚。我们在项目动工之前积极联系文物部门,以防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文物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回想当时的情景,时兴荣仍很庆幸这一决定的正确性。

  在文物勘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片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夏文化遗址得以重现。

  考古发现,在这片遗址的南部近3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存在着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面分布有各种形制的长方形、圆形遗存。其中,集中分布的28座特殊的圆形遗迹围绕在房屋周围,外围有两圈夯土围墙,其建筑形制,明显有别于当地同时期用于居住的普通连间排房,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遗迹下方还有隔水层、绝水层。可以说,这一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

  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通过对采集样品的碳-14测年,专家判断该遗迹距今4000年至3750年之间,正是夏朝的早期阶段;对发掘出的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均为粟和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米和黄米,并且在土壤中还检测出了已经炭化的粟和黍的种子;对遗迹底部铺垫的植物和编织物进行分析,其成分为芦苇。

  在时庄遗址,考古人员还同时发现了壕沟和陶器。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古代军事防御之地,也有人认为是祭坛。综合多种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考古专家最终推断: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

  “回望历史,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就。虽然种粮、藏粮方式一直在变化,但我们守粮、护粮的初心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守粮人’,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看好新时代的‘大粮仓’。”从小就听着时庄历史传说长大的时兴荣说。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