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聚力破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难题 六百多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这下总算安心了,感谢你们!”家住湖南省怀化市纺织厂安置区项目城东家园的王女士与几位业主一起,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怀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办证难”一度成为各地信访量激增的突出问题。如何打通“证”结,成为摆在各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采访时获悉,2020年4月以来,湖南紧锣密鼓地开展了集中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推动遏制增量的“交房即交证”改革,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不破法规、打破常规”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各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湖南各级各地各方联合聚力发力,着力打通“证”结,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以人民至上情怀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全省79.45万户购房群众解决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共有625个新建商品房项目实施了“交房即交证”。
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工作,湖南自然资源厅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市县三级组建工作专班,从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多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分组研究处理法律、政策、业务问题,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区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广泛调研、摸清实情的基础上,湖南出台了信访专项行动方案,统一明确了化解范围、条件、原则、步骤和时间节点,提出分部署准备、排查交办、集中化解、督查验收4个阶段推进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实行清单管理,全面建立以项目为单位的问题摸排处置台账,落实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包案”办理,化解了大批疑难复杂问题。
专项行动中,湖南各地党委、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组建了由市县负责人为组长,政法委、法院、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多个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保障,打响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问题“攻坚战”。
经全面摸排、分类实施、攻坚克难,全省超额完成“2020年化解30%、2021年化解80%”的既定目标,2021年底化解率达94.07%。今年以来,全省已化解417个项目,为5.22万余户购房群众解决办证难题。
“没想到今天不但拿到了新房钥匙,还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太开心了!”在湘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九华分中心办理完交房交证手续的业主佘先生激动地说。
长沙市湖泥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戴云认为,“交房即交证”对公司来说,简化办证流程,减少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效率,大大节约人财物等方面的支出。同时,也促使开发商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让业主更放心。
按照既化存量又防增量的要求,湖南着眼长远,通过全面推进房地产领域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大力推行“交房即交证”改革。
据介绍,株洲早在201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交房即交证”工作改革举措。今年4月,株洲出台《株洲市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服务流程逐步优化。全年累计完成41个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市本级14个新增预售商品房项目全部纳入“交房即交证”范围。
2020年7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协调和推进下,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政务局、省税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交房即交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1年,湖南省委深改委将“交房即交证”改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作为重点推进的十大改革试点之一,审议通过《湖南省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12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该方案,全面推进这项改革。
其后,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均建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措施,有力推进了改革“落地”。
“成效显著,来之不易,特别是着眼于形成长效机制而推出‘交房即交证’改革,更为可贵。望以此为例,不断拓展深化关联领域各项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殿勋说。
据了解,湖南坚持化存量和遏增量两手抓,信访问题集中化解由省信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由省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设立集中化解与“交房即交证”改革领导协调机构,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区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房地产办证遗留问题化解,持续实施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仲伯表示,两年多来,湖南始终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职责使命,高质量做好房地产“办证难”信访工作,积极重塑房地产领域监督管理和办证服务格局,让政府赢得了民心、企业提振了信心、群众获得了安心,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