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35岁是道坎儿:互联网行业容不下“大龄青年”?

发布时间:2022-10-26 10:0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受到职场“35岁现象”困扰的群体中,程序员也许是最受关注也最具代表性的职业门类。因为互联网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工作强度大,程序员往往被视为只能吃“青春饭”。因为计算机系统常用“1024”作为计量单位,10月24日被称为程序员节,这一天也成为一个社会关爱程序员群体的日子。据澎湃新闻报道,程序员整体呈年轻化态势,但半数“大龄”程序员依然留在一线技术岗位,继续担任各类程序员,或是技能提升后成为架构师、研究员、技术专家等。极少数人被裁员、主动辞职,正处于待业、退休状态。

  人到中年以后,思维敏锐度和记忆力不如年轻人,这是人的生理规律所致。但是,与年纪同步增长的还有工作经验,这同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一个行业中,合理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应该是既有精力旺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又有体力虽然有所下降但经验丰富的年长者。

  但是,当前互联网行业“年轻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达到了64.6%,其中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更是高达70.4%,明显高于我国35岁以下就业人口32.9%的比例。看到这样的数据,很多人不禁要问:是互联网行业离不开一支年轻的队伍,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塑造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面貌?

  需要指出的是,与更传统的行业相比,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我国,面向大众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大概在2010年以后,很多现在人们熟悉的互联网公司成立时间也不过10年,甚至更短。一家新公司在创建时年轻人多,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前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年轻人的比例较高,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行业本身的“年轻”。即便是从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看,想要找到更多“资深”人员也并不容易。

  历史规律告诉人们,每个行业在兴起以后都要在市场上找到平衡点,无序发展和快速收缩都不是常态。随着互联网生态的健全,市场竞争历经“大浪淘沙”,一些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长久地生存,其员工队伍也会更加稳定。根据企业公开数据,国内一家成立20多年的互联网企业,其近六成员工已在30岁以上,另一家以销售电脑硬件起家的厂商,其30岁以上员工占比更是达到85%。而根据第三方统计,成立时间较短而发展迅速的新兴企业,其员工平均年龄较低,很多都不到30岁。假以时日,即便是“年轻”的公司,随着它们生存时间的延长,员工年龄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与平衡。

  因此,“互联网行业容不下中年人”,与其说是这个行业的本质,不如认为这仅仅是其在特定时期所表现的阶段性特点。其实,除了少数前沿开发工作,多数程序员岗位更追求创新与经验的平衡。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曾如此表示:“一个人如果没写过10万行代码,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人过了35岁虽然不一定能熬夜了,但可以让自己的经验发挥得更充分。”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行业需求的理性认知。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人数增长速度的放缓,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已达25.8%,而在1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5.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老化,对年长用户使用需求、习惯、心理的满足,势必成为互联网企业下一步角逐的战场。如今,互联网“适老化”更是成为舆论关注的高频词,这同样要求熟悉中老年用户的从业者发挥更大作用。

  关爱“大龄程序员”,不仅是追求就业公平的应有之义,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使然。时间终将证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搞特殊”,35岁以上的互联网从业者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而一线岗位也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思虑周全的从业者。

  城下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