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三项改革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发布时间:2022-10-24 09:5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创新路上好政策】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亚雄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付怡 贾颖颖

  创业投资高、转化成果不计入绩效考核、创业失败还有可能承担政策风险,这些担忧,让高校科研人员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质量科创企业总是有点“兴致索然”。如何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内生动力的问题,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必答题”。

  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积极探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高质量融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着力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实现了高校科研人员从“要我转”到“我要转”的转变。

  “不敢转”变“主动转”

  “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薄膜铂电阻的中试量产,和国外同等产品相比,其生产成本可降低20%,非常有市场竞争力。”谈起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产薄膜铂电阻规模化生产”,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罗剑充满信心。

  回想一年前,若不是“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政策的出台,彻底打消了罗剑“害怕创业失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这一国家急需、能够解决芯片生产中“卡脖子”问题的科技成果就要被“束之高阁”。

  事实上,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多重掣肘。一方面科研与生产相分离,大量研发成果在技术特性上不适合商品化、产业化,无法跨越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更难的是,即便极少数成果完成了中试,也会因为职务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一旦定价低或转化失败,就有可能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

  “新出台的《职务成果单列管理办法》在管理责任方面,取消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非转经’事项审批;在处置方式上,规定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为成果管理、成果转化‘风险免责’。”西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符新伟说。

  在新政策的支持下,罗剑仅用一个月,便走完了审批、评估、专利出资到位等流程。7月,投资1100万元的国内第一条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国内量产薄膜铂电阻方面空白。

  “不想转”变“我要转”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中发动机复杂构件的加工更是关键性难题。机电学院副教授刘维伟团队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抗分层成型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大飞机发动机的研制,市场前景巨大。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既占时间精力,又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时得不到认可,作为高校教师,去搞成果转化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面对质疑,刘维伟坦言,“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高校现行的职称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对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认可度较低,晋升通道狭窄,可以说“成果转化成功还不如发篇高水平论文”。

  要想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就必须用好职称评价的“指挥棒”。

  西工大“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专门评价办法。在专职科研岗职称评审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通过单设条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重点考察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引导一批工程背景突出的教师,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更进一步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

  根据新修订的职称评审办法,刘维伟在今年申报晋升研究员,他说:“学校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向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政策倾斜,让我更有动力投入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今年西工大已有60余位教师将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写入了职称晋升申报书。

  “增加‘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作为科学研究的可选项,单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有效激励了教师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积极融入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有组织科研,在合作初期便将产学研融合纳入任务书。”符新伟认为。

  “缺钱转”变“大胆转”

  当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还有不少难点和堵点,但“缺钱转”一定是其中之一。

  2020年,西工大动力与能源学院教师董素艳在学校支持下,以自主设计的部分工业仿真软件著作权作价成立了一家科创公司,现公司估值已达3.5亿元。

  “资方规定了我必须以‘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方式,形成利益捆绑,共担风险,由于我个人资金有限,实在没能力缴纳所占股份的资金。”董素艳为此非常苦恼。

  一方面是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董素艳的横向项目账户闲置了大量结余经费,出台相关政策,盘活横向项目的结余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将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便顺理成章。

  西工大探索性地设立了横向结余经费“资金池”,允许科研人员将结余经费划入资金池,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提出资金使用申请,经专家组可行性论证后,根据投资金额进行分级审批。

  目前,学校已有17个项目正在通过此方式实施转化。

  系统的政策保障,已帮助西工大164项科技成果快速进入转化程序,成果作价共计2.45亿元,新组建高新技术企业26家,作价金额和组建企业数量均超“十三五”期间总和,有效实现了“出成果”和“用成果”的有机统一。

  “西工大将持续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引领,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更加‘接地气’,让队伍更加‘有活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工大力量。”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何国强说。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