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9-21 09:30:00来源: 人民日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消费视窗)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入秋以来,各地新收获的农产品陆续上市,消费帮扶活动十分活跃。消费帮扶有哪些特点?各地采取了哪些新举措?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打通产销,助农增收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王家村小香蕈种植合作社门口,挤满了前来交售小香蕈的村民。这批小香蕈将于4小时后到达昆明,走上百姓餐桌。

  王家村种植的高山小香蕈,是浙江大学通过科研攻关将哀牢山野生珍稀小香蕈进行驯化后人工种植的成果,经济价值高。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地种植户们对今年小香蕈的销路非常担忧。了解到种植户的困境后,云南省司法厅机关驻村工作队利用定点采购、爱心消费帮扶等方式,帮王家村的小香蕈打开销路。小香蕈销量有了保障,种植户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通过购买脱贫地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脱贫群众增收,消费帮扶已成为带动脱贫地区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2019年9月,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寨上村大棚里辣椒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可村子偏远,现场采购成本高,商家都不愿意来。眼看着丰收的辣椒就要烂在地里,当地的村民急坏了。得知这一消息,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1天之内向当地群众收购青辣椒8000斤,解决了寨上村村民的难题。

  受益的不仅是寨上村。在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通过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的帮助,短短3天时间便售出3000公斤葡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是个傣族村,盛产优质糯米和紫糯米,却并不为外界所知。云南养瑞科技集团帮村里修路、建厂,大量采购了村庄生产的大米、绿茶、野生古树红茶等农特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特产品经过加工后,作为员工福利发放,因为品质好,不少员工亲友主动询问采购。”云南养瑞科技集团大健康副总经理张松梅说,民营企业在消费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壮大产业,培育品牌

  “河北省首个地理标志保险项目正式落地!”近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举办的地理标志保险签约仪式上,崇礼区特色产业协会与中国人保财险崇礼支公司签订了地理标志保险业务合作协议。

  崇礼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定点帮扶对象。当地蚕豆籽粒饱满、口感绵甜。“这次,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相关支持,助力投保地理标志保险,让我们免去了后顾之忧!”崇礼区特色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崇礼蚕豆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0.42万吨。在定点消费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当地开设“崇礼好礼”线上自营店,试运营期间日均销售额达3000元以上,“崇礼好礼”的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消费帮扶行动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戴上手套,握住梨,往上托,“咔”一声,一个梨就采摘了下来。邢台市威县红龙集村村民贺永收动作十分熟练,几分钟就装满了一大筐。

  “有了这一大片梨园,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贺永收说,“我们这儿属于西沙河流域,是黄河故道的冲积平原,土壤沙化。2013年起,威县将西沙河流域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大力推动梨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威县七级镇太平庄国苈梨园,一排排蓊郁苍翠的梨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秋月梨。2018年3月,国网威县供电公司帮扶工作队入驻该村后,与村两委多次召开碰头会,确定了大力发展梨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发展路子。经过帮扶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每户村民的年家庭收入由原来的几千元增长到了几万元。

  如今,经过多年的培育,威县梨产业园区优质梨树面积达10万亩,成为全国知名的新梨七号、秋月梨生产基地。该县引进河北龙集、河北国苈、邢台秋月等龙头企业40家,带动农民合作社126个,发展种植大户34个,建成标准化梨园200个。

  “在发展梨产业的同时,全县多方延伸产业链,规划威梨小镇,筹建梨博物馆、世界梨博览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区域产业升级。”威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史灿新介绍,到今年年底,全县预计梨果产量1.5亿公斤,果品产值达8亿元。

  加强协作,互利共赢

  “‘乡村货郎’卖的货品质有保障,我手里的这枚猕猴桃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正是果香四溢的丰收时节,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维恋有机猕猴桃种植园,“乡村货郎”吕海涛走进田间地头做起线上直播,两个小时卖出191单有机猕猴桃,销售额2万余元。

  薛城区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山里红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裕朋说:“‘乡村货郎’一般由机关干部担当,每次来园子直播都能吸引很多粉丝来采摘,宣传效果非常好。”

  薛城区“乡村货郎”的前身为“扶贫货郎”,是山东省脱贫攻坚消费扶贫典型案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销售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做出了突出贡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扶贫货郎”转身为“乡村货郎”,并精心制作短视频,打造“乡村货郎”公益助农带货直播间。自2021年12月开播以来,已完成销售额259万余元,销售当地特色农副产品32万余单。

  今年,该区先后在上海10多个小区开展“送货到门口”服务,联系5家大型商超进场销售,累计实现销售额31.7万余元,为当地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消费帮扶是加强城乡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山东、重庆两省市以消费帮扶为重要抓手,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市场合作,携手打造鲁渝消费协作“升级版”。

  重庆市巫山县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营销推介活动,对接烟台一家葡萄酒公司1000吨的脆李白兰地生产线。开州区、武隆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阳县、奉节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区县也都在山东省设立消费协作专馆。

  山东省东营市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东营市利用当地商贸公司统一采购推广酉阳产品,同时推动黄河大闸蟹、广饶面粉、黄河口大米等与酉阳产品相互经销,实现鲁渝双向帮扶,初步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蹚出了消费帮扶新路子。

  本报记者 杨文明 肖家鑫 马 晨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