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活农情” 绘好农业生产“晴雨表”
农情信息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晴雨表”,是农事决策的“参谋部”,是未雨绸缪的“预警器”。每到关键农时问面积、问长势、问产量,一有刮风下雨问影响、问灾情、问损失已成为他们的重要工作,第一时间加强农情调度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他们就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以下简称农情信息处)。
确保“快、实、准、新” 打响农情信息品牌
“快、实、准、新”是信息调度工作的鲜明底色。
每年从种到收,农情信息处要调度10万多个数据、2万多条文字信息、1万多份表格。每一项数据他们都认真核查、反复校对,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在关键农时,他们每天调度播种收获进度等信息,每周召开2—3次分片区视频会商会。每年编发各类生产信息简报300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信息报告70多份。如今,“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已成为反映农业生产形势响亮的信息品牌。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面上调度的基础上,农情信息处又对600个粮食主产县的1200个定点监测田块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动态监测和图像化展示。
据农情信息处相关同志介绍,针对2021年秋汛导致全国1/3的冬小麦晚播,他们利用遥感等大数据手段精准定位弱苗田块,精细绘制1.1亿亩晚播麦、940万亩“一根针”和148万亩“土里捂”的苗情分布图,做到挂图作业、督战督办。
当好减损“排头兵” 帮农民“龙口夺粮”
农业生产有“两怕”,一怕价格不好,二怕老天不帮忙。如何应对“天有不测风云”,尽最大可能让农民少损失?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农情信息处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龙口夺粮”。
2021年7月,河南发生极端洪涝灾害,导致14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农情信息处里同志连夜赶赴安阳、鹤壁等地,迅速开展农业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第一时间派出50多个专家小分队蹲点指导,积水不排出、生产不恢复、队伍不撤回;组织相关协会和企业捐赠化肥9200吨、农药460多吨、抽排水设备2000多台(套),投入抗洪排涝救灾工作;协调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队抓紧抢排田间积水,调集无人机抓紧喷施叶面肥和杀虫杀菌剂,促进作物恢复生长,抢时改种补种,能增一亩是一亩。
从灾前预警预防,到灾中应急响应,再到灾后恢复生产,农情信息处每个环节都快速反应、紧密衔接。
做强“活农情” 谱写脚行千里“四季歌”
农业生产唱的是四季歌,数年如一日,对于农情信息处全体同志而言,“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出差说走就走时常有之,关键时通宵奋战司空见惯。
为了把情况掌握得更准一些、问题摸得更清一些、政策提得更实一些,全处同志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超过200天,奔赴粮食大省大县,走进农家查苗情、看墒情、问农情。
每位同志常态化联系了基层农业局长、农技员和种植大户,时常电话了解情况、实地调研走访,利用回家探亲时间去走访种粮大户,有农户打趣说:“恁这一回家,上俺地里来的时间比在自己家的时间都长啊!”
他们分环节谋划政策,2022年推动中央财政安排70多亿元支持小麦生产,为夺取夏粮丰收发挥重要作用;分季节加强指导,2020年起草的《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被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推动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组织开展农业农村部系统包省包片夺丰收联系工作,派出工作组和专家小分队下沉一线指导,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
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们环环紧扣强调度,一招不落促生产;他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作风过硬;他们看春华秋实,盼岁稔年丰。(马爱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