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听,青春在“科技小院”里拔节生长

发布时间:2022-09-01 09:4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编者按

  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近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建设予以支持。

  在新学年新学期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五位科技小院中的青年学子,在他们知农、爱农、兴农的故事中感受科技小院的魅力和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

  用智慧与汗水“点绿成金”

  讲述人: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雷仁清

  当导师吴良泉为我规划未来三年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时,我被众多方案中的科技小院深深吸引了。

  去年春节一过,我就来到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我:蜜柚园星罗棋布,一片片规整的绿色铺展开来。蜜柚产业是平和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里,90%的农业人口从事的都是与蜜柚相关的产业。

  初来乍到,我有点手足无措。师兄师姐热情地带我了解科技小院,第一站就是拜访科技农民林新民。2016年之前,林师傅与身边很多柚农一样,盲目追求高产,大量投入化肥,造成蜜柚园土壤严重酸化、品质急剧下降。据他回忆,2016年前的施肥量为16斤/棵。针对这种情况,科技小院师生提出了“减少50%化肥投入”的方案。一开始,他很怀疑:“你们懂蜜柚吗?要是减产了我们全家就颗粒无收了!”经过师生们耐心科普、劝解,林师傅才半信半疑地继续与科技小院合作。

  师生们选用林师傅家100棵树做对比试验。在大家的热切期待中,收获季终于来了。测产发现,减少施肥量后,蜜柚产量并没有下降,品质反而提高了,每斤蜜柚多卖了1毛钱,每亩柚园可节本增收1600元。喜得两眼放光的林师傅,此后便一心跟着科技小院,不断优化各项管理措施。

  师兄师姐毕业后,我成了蜜柚科技小院的新一任院长,感觉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了蜜柚提质增效技术入村入户培训。一次培训中,柚农问我:“这个叶子是缺什么元素呀,有点黄黄的。”拿不定主意的我只得掏出手机问师兄,尽管解答了柚农的疑问,可自己感觉一下子被“揭了短”,下定决心要加强学习。于是,我逐渐掌握了蜜柚环割剪枝、疏花疏果、施肥、割草、常见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

  我们还联合平和县相关部门,通过科普培训和田间观摩,组织了一批批柚农学习新技术,带动了一批懂科学、爱分享的科技农民,推动蜜柚产业绿色发展。

  今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与平和县人民政府共建的平和蜜柚研究院揭牌成立,将为平和县柚类产业的绿色优质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科技支撑。作为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一批科技小院的常驻研究生,我深深感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愿把智慧和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点绿成金、造福一方。

  我的科研阵地在羊群里

  讲述人:宁夏大学农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高昌鹏

  初到中宁肉羊科技小院时,还是炎热的夏季。我们在导师周玉香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与羊的“亲密接触”。

  入门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打扫圈舍、清理羊粪、修剪羊毛等。听起来跟科技不搭边,可却是养羊的基本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抓羊。修剪羊毛和羊只免疫得先赶羊,就是把羊赶到圈舍的某一处,再用围栏圈起来。但总有那么几只“不听话”的羊,逼着你动手抓。第一次抓羊,我瞅准一只就冲了上去,眼看就要抓到,它却来了个360度大转弯,跑掉了。最后,在饲养员王师傅的指导下,我才逐渐掌握了要领,一抓一个准儿。

  宁夏滩羊养殖历史悠久,饲料的高效安全非常重要,我们聚焦这个问题开展科研。由于滩羊发病率高、养殖绿色化水平低,研制或筛选出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无抗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提出切实可行的“替抗”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现在我们正在“攻关”新型替抗单宁产品和复合中草药替抗添加剂的系统集成研究、区域示范开发,并通过生产实习和饲养试验逐步推进。

  养羊,首先得挑羊。我们在心中默念书本知识:滩羊体格中等,公羊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多无角或有小角……再结合王师傅的讲解,挑选出试验所需的羊只并分组。羊有了,我们参照《肉羊营养需要量》(NY/T 816-2021)并结合滩羊生产实践进行了日粮配方的设计,在当地一家饲料公司进行了全混合日粮的加工处理。

  饲养试验期间,我们几次跟随周玉香教授和饲料公司技术负责人前往中宁县徐套乡和喊叫水乡,进行养殖技术服务与指导。谁家的羊生病了、该吃什么药、打什么针,饲料缺少什么成分、该怎样补,羊有哪些应激反应、该怎样调理,都在我们服务指导的范围内。眼看着我们的服务奏了效,养殖户紧锁着的眉头舒展开来,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原来在科技小院,知识、科研与实践结合得这么紧!我们期待着在小院里收获更多成果与惊喜……

  做一枚种子,让三湘金果累累

  讲述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吴健笔

  今年3月,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导师王仁才教授将我派驻到位于湖南凤凰菖蒲塘村的猕猴桃科技小院。

  初到小院时,猕猴桃正处于萌芽期,我们跟着基地技术员,找到了一块设施完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果园作为小院示范试验园。

  初夏,是猕猴桃溃疡病高发季。当地果农习惯露天栽培猕猴桃,极易感染风雨中的病菌。我们在小院里进行避雨设施示范,为果农们讲解、普及避雨设备相关知识,帮他们搭建避雨设施,让果农的收益更有保障。

  6月的一天,果农老王发来两张照片,照片中猕猴桃枝条树皮破裂、叶片枯死,植株整体已经“奄奄一息”。我们立即赶往基地,发现这些猕猴桃靠近沟渠,下雨后积水未及时排除,根部长期处于水淹状态。我们对症下药,修整排水沟,挽救了相应片区的猕猴桃。

  授粉及疏果工作也是猕猴桃生产的关键。由于当地果农授粉、疏果不规范,经常出现坐果率低、畸形果多的现象。我们组织果园技术人员,上门为周边果农讲解理论知识、开展实践培训。授粉规范了,果实品质也上去了。今年一坐果,果农田师傅便主动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果园,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们就像一颗颗“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的种子,借助科技小院的东风,飘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扎根,为的就是三湘沃土飘满金果香。

  为了“大红枣儿甜又香”

  讲述人: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谢金超

  去年7月本科毕业后,我就来到昆玉红枣科技小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跟师兄们一起做调研、做研究。

  在团场,看到部分果园的枣树因土壤盐碱化死亡、因裂果严重减产后,我心里像压了个秤砣那样沉重。回到学校后,我一边上课,一边查阅文献资料,跟老师同学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利用寒假初步确定了试验方案,次年3月来到小院,开始了红枣水肥管理试验。由于水肥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农户仅凭经验管理,造成枣果品质参差不齐。结合调研和文献资料,我持续优化试验方案,给枣树施肥、浇水、摘心、抹芽,心里充满希望。

  六七月份,位于塔克拉玛干边缘的昆玉白天气温在40℃以上,顶着酷暑,我和农户在田间劳动、探讨,晚上回来抓紧时间整理当天的材料数据。那段日子,我把心扎在了枣园。7月,我发现枣树上红蜘蛛特别多,立即查找资料并联系老师寻求帮助,及时处置,把病虫害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红蜘蛛又出现了,便立即在老师指导下对枣园和林带进行二次喷药,效果显著。

  作为农户与专家沟通的桥梁,我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实践水平。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园艺方向研究生通过昆玉红枣科技小院,赴团场、驻连队,针对产业面临的生产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在科技小院中,扎下根是前提,融进来是关键。作为一名农科学子,我将努力为南疆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让“大红枣儿甜又香”。

  多年小院经历,一生土地情深

  讲述人: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田培雨

  2016年,正读大一的我加入了学校科技小院协会,次年夏天,就随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临颍科技小院小分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科技小院生活。刚到小院不久,遇上一个辣椒种植户向我咨询种养问题,我顿时慌了神,好在,身边的李瑞珂师姐胸有成竹地给出了答案。看着师兄师姐们和农户顺畅交流,我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啊。”

  2020年,考上研究生的我正式入驻禹州科技小院,成了小院负责人。每年5月,大三实习生们的到来使小院变得热闹起来。我们要一边紧盯大田试验,一边调研出诊做社会服务,生活很累但很充实。

  7月的一个午后,一位农户上门,说家里有一块玉米地长得不好,希望我们帮忙找出原因。经过田间查看、询问老师后,我们确诊为玉米金针虫害,建议傍晚打杀虫剂。农户佩服地说:“科技小院真厉害,一来就解决了问题。要是能多教教我们,那该多好!”说干就干,我们立即在他家门口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讲述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预防。农户们听得非常用心,结束后,纷纷为我们“点赞”。

  两年来,我时常与导师叶优良和汪洋老师沟通,确定在当地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时常与当地村委会交流,商量以何种形式开展活动最为有效;时常与当地农户拉家常,了解他们最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技术。

  面对2019年以来当地持续干旱、玉米产量受损的情况,科技小院主动请缨,提出改种耐旱作物小米。我们积极引进多个优良小米品种,开垦50亩小米示范田,并提供肥料、农药、灌溉等田间管理技术作为支撑。推出种植体系改革第一年,我们就得到了当地的认可,目前小米种植面积已达500亩,而禹州科技小院也作为重要一环被记录在康城村村史馆中。

  从大一到研三,我始终和科技小院紧紧相连。如今,我即将毕业。希望有更多学弟学妹继续紧握这根接力棒,让我们目标明确,接力服务“三农”。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高建进、王建宏、张文攀、禹爱华、龙军、李慧、王胜昔、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庹炼、陈玺)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31日 07版)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