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在《遇鉴文明》中探索文明互鉴之路

发布时间:2022-08-31 09:5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叶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推出了一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该节目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主动设置议题、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积极尝试,填补了总台在文明互鉴领域选题的空白,实现了跨文明体系的对话与节目创新,也让我们再次思考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在《遇鉴文明》中,中外专家就中国的瓷器与国外的玻璃器两种器物及互鉴历史进行解读,呈现出中西器物文明互鉴的悠久历史。尽管两种器物文明的文化底蕴不同,但器物互鉴促进了世界交往和文明互鉴。类似的器物文明互鉴还有很多,《遇鉴文明》推出的国画与油画、茶与咖啡,还有服饰、家具等诸多领域,在中西器物文明交流中都有鲜明特色,是中西文明互鉴的桥梁。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文艺是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路径。《遇鉴文明》呈现的古琴和钢琴、京剧与歌剧以及诗词、餐饮、园林、舞蹈等,都是中西精神文明的重要遗产。为更好呈现精神文明的互鉴,节目采用了“科技+艺术”的展示方式。如首次将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姑苏繁华图》中古苏州景象用AR技术重现在演播室中,首次将帛画《人物龙凤图》用精美的视觉及AR还原在演播室当中。同时,也首次将西方油画起源初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根特祭坛画》等,用AR和视觉手段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第一次将西方文明的艺术成果大规模地展现在国内观众面前。正是这些艺术品,见证了人类精神文明互鉴的历史。

  制度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的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而多样性的制度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纷纷找到符合自己的制度模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渴望了解中国,更需要洞察中华文明这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密码。为此,我们要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推进人类历史发展。

  在人类诸多文明中,价值文明是一种有可持续力的文明形态。人的价值由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兴趣、爱好等构成,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孕育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不同价值文明之间的互鉴,共同塑造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所在。

  全球性问题召唤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遇鉴文明》的推出,在中外文明的互鉴交流中,弘扬了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背景下,节目无论是对展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还是对消除中外文明隔阂、促进民心相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明因多样而需要交流,因交流实现互鉴,因互鉴促进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的保鲜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需要基于“四个自信”,促进全球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