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辉煌十载话河南

发布时间:2022-07-26 09:4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品谈】

  作者:邵 丽(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主席)

  黄河文明是一种亘古文明,也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而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核心部分。中原大地上“两手一伸就是春秋文化,双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都深刻阐释了河南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原大地发生历史性变化。在脱贫攻坚历史性的战役中,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发展奇迹。

  一说到河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原粮仓”。河南似一条奔腾的大河,也似一片希望的田野,这里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夏粮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中原粮仓”可谓名不虚传。十年间,河南粮食总产量从1000亿斤提升至13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作为一名河南人,可以自豪地说,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勤劳朴实的河南人靠得住。

  民以食为天,然而“食之所生,水与土也”。除此之外,管仲还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看法不谋而合。提到水,就该说说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南阳市淅川县,然后直达北京,穿过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安阳、鹤壁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区),连接沿线的伏牛山、太行山等众多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形成纵贯河南省南北的清水走廊和绿色长廊,一期工程年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

  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自2014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引入郑州以来,南水成为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作为一名郑州人,我深切地感受到郑州饮用水质的变化。家里的桶装饮用水喝完了,临时接自来水泡茶,原本是应急,一喝竟然清爽甘甜,烧水壶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满是水垢。后来才听自来水公司的同志讲,郑州市的市民饮用水品质已经完全超越了市面上的桶装水,这源于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标准。南水入郑后,郑州市民的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要使远方不远,离不开行走。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开通运营,这是河南省的第一条高铁线路。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完成最后一撇,使郑州成为名副其实“中国铁路的心脏”。郑州不仅是河南省会,还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河南高铁从无到有,目前高铁通车里程达2176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此外,还有航空港区建设。2022年5月,郑州南站更名为郑州航空港站。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这里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航空经济成为河南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原大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身在河南,我深深体会到河南人的性格像黄河一样隐忍、阔达、坚韧和忠勇。过去十年,河南人用优异成绩交出时代答卷。下一个十年,河南的发展也会像黄河水一样,生生不息,一直奔腾向前。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