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的“夕阳红”
光明日报北京7月21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相对于中青年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日前,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十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优化服务衔接、完善支持政策、多渠道引才育才、强化服务监管等6大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那么,《指导意见》能否进一步激发医疗卫生、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效率,守护老年人的“夕阳红”呢?就社会关注,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整合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
在专家们看来,医养结合跨越了传统养老观念中只强调单一“养”的服务内涵,更加注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融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元竹认为,《指导意见》在第一部分就明确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表明文件立足于中国国情,将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
《指导意见》突出以健康为中心,强调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通过整合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突出医养结合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在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
作为全国老龄委第一届专家委员,丁元竹对推进医养结合一直很关注。他指出,医养结合的需求主要在基层。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和养老状况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议各地在落实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时要分类施策,以社区为单位对现有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进行分析、分类,社区要摸清家底,细看哪些家庭适合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具体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综合考虑每个家庭的结构、子女状况、老年人身体状况等分类施策。
优化了价格、保险、财税、土地等相关支持配套政策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2.21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
“《指导意见》针对一些长期以来不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提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优化了相关支持配套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老年学研究所教授黄石松指出,比如在解决签约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积极性不足、“有签约、无服务”的问题上,着眼于解决“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既给其压力也给予其动力。同时,也完善了价格政策,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提高居家上门医疗服务水平;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时,向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倾斜等。
对于医保是否可以提供医养结合方面支持的社会关注,《指导意见》也明确,要强化医保支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治疗性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探索对住院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商业健康险,构建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提高需求者的购买力,形成多层次医养保障格局。
不止于此,据丁元竹介绍,《指导意见》对医养结合服务还提出了土地、财税、信息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提出通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方式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鼓励普通院校、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人才培养是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基础。《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鼓励普通院校、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等。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长短期结合,既提出支持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下沉一线提供服务,也提出鼓励高等院校增设健康和养老相关专业和课程等措施,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黄石松说。
丁元竹还介绍,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还要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跟踪、创新问题。目前,社区服务和治理数据、信息、智能平台前期的开发主要依托第三方完成,基层在后期使用、维护和更新上,面临技术困难等问题,包括数据采集、上传、汇总,以及适应新形势的项目开发等。“这需要在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运作中树立超前意识,把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提上议程。要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熟悉老年人工作、熟知社会心理的基层干部。”
多年来,我国在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中陆续开展了诸多试点示范,形成了以“试点先行——推广应用”为特征的“上下联动”政策实施机制。黄石松说,地方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时,可以结合地方具体情况,以试点示范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比如,鼓励医养结合企业、市场主体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在盘活现有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资源整合重组中的作用,为国家层面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实践基础。
为了提供让百姓放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指导意见》还强调,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疗卫生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纳入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引导相关机构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