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数字人民币,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倾听)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份的23个地区。截至5月31日,15个省份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亿笔,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试点范围稳步扩大、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数字人民币正越来越多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跨区域信用就医、特色数字乡村建设、特色金融服务等9项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建设覆盖吃、住、游、购等各个方面的古镇数字人民币支付消费体系……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相关部门印发《示范区数字人民币2022年试点工作安排》,明确了示范区2022年数字人民币创新试点工作场景及任务分工。
伴随着试点测试工作的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正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实体经济和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也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提高支付效率
多地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形式拉动消费
6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依托“海贸贷”模式,为苏州拓达海客跨境电商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300万元,其中首批100万元已被用于支付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预缴费用,剩余资金将陆续用于支付跨境电商物资采购款等。
“跨境电商领域数字化采购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数字人民币应用不仅为企业采购支付增加了一种选择,更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收支提供了安全保障。”体验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支付便利,拓达海客公司总经理顾晓俊深有感触地说。
“在跨境电商领域,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优化结算中间环节,降低结算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建行苏州新区支行行长牛凯告诉记者,自苏州市成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后,该行已在高新区完成了多个场景建设,包括“五五购物节”、华润燃气数字人民币缴费、康养集团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食行生鲜数字人民币在线支付等,并承接了高新区“高新欢乐购”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发放,深受企业和当地居民的欢迎。目前,该行正继续与医院、产业园区、文旅景点等多种单位接洽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丰富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场景。
今年初,数字人民币作为科技名片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精彩亮相,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数字人民币使用和推广热潮。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并非偶然,相较于实物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的成本更低、支付效率更高、应用场景更广、安全性更好,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
近期,多地还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拉动消费。5—6月期间,深圳发放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吸引超过260万人次深圳市民报名参与,红包核销率超过90%。在四川成都,数字人民币消费券通过美团平台发放,持续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从6月12日到6月19日,美团平台上首批消费券发放后,报名参与活动的成都用户已在3.5万余家成都本地美团商户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相关商户交易订单量和订单金额同比分别提升40.9%和33%。
“服务实体经济和便利百姓生活,正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董希淼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使用,其在提升支付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大发挥。
丰富应用场景
试点范围拓展到15个省份的23个地区
“用数字人民币缴纳个税实在是太方便了,速度非常快,体验感很好,以后我会更多尝试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近日,在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闽都支行营业厅,陈女士使用数字人民币成功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从客户提出业务办理到柜面受理成功,仅用时一分多钟。”工行福州闽都支行网点副行长蓝敏介绍,该业务场景的成功落地,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了缴纳税费的新途径,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进一步丰富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今年4月2日,福州市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指导下,福州制定了《数字人民币福州试点工作方案》,以交通出行、生活缴费和党费交纳、文娱旅游消费、商圈零售等通用场景为切入点,结合本地特色,推出数字峰会体验、海上渔业交易、榕台融合消费等特色场景,逐步在全市全域推开试点。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电费、交纳党费、就医购药……试点3个月来,福州在交通出行、餐饮文旅、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服务生态场景。截至5月31日,福州(含平潭)累计交易笔数164.08万笔,金额3.14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达4.85万家,机关事业单位224家,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明显。
“在试点地区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会同各参研机构,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稳步扩大试点测试范围,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围绕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数字人民币通过智能合约等特色功能,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份的23个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截至5月31日,15个省份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亿笔,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随着试点测试不断推进,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应用产品也日益丰富。以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使用场景为例,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消费者既可选择使用“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也可以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其中,“硬钱包”包括卡式硬钱包、手环硬钱包等形态,可匿名获取、使用,既安全、便捷,又充分保护个人隐私,能满足用户小额、匿名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使用简单方便,消费者可通过银行网点、硬钱包自助兑换机、定点酒店等渠道便捷地开立、获取数字人民币钱包。“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则可在各主要应用市场下载获取,如果消费者只是进行日常小额消费,仅需手机号即可开立任意运营机构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助推数字经济
提供稳定安全、通用普惠的支付体验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动能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与新业态层出不穷。
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
“研发数字人民币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诸多数字场景的涌现,例如线上购物、数字政府、网上办公等,在这些场景下,我们需要更高效的支付模式,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张晓玫认为,数字人民币作为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在保障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的同时,更为稳定安全,适用范围也更广。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应用场景,反过来数字人民币也助推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董希淼表示,对移动支付来说,场景丰富程度往往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体验,完善的生态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能让数字人民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进而吸引更多人使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稳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 吴秋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