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带火的虚拟服装,别成为新的智商税
作者:熊志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虚拟服装、虚拟配饰、甚至虚拟翅膀都可以实现穿戴,打造“专属时装大片”。不过,一件穿在照片上的衣服,同样引来概念炒作质疑声:199元买张图?这似乎又是一场收割智商税的游戏。
虚拟服装不是新概念了,从早期的QQ秀,到现在的游戏皮肤等,基本上都是属于虚拟服装的范畴。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概念爆火后,虚拟服装的热度继续升级,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虚拟服装的展示、分享、交易越来越多,并且有的虚拟服装还被当成数字藏品。
不过,正如媒体报道提到的,披上“元宇宙”等时髦的外衣之后,虚拟服装的交易价格水涨船高,也让它出现了概念炒作的危险,这种泡沫和乱象不可不察。
这并不是否定虚拟服装的价值。事实上,不管是游戏里的皮肤道具,还是虚拟服装,这类产品都是要投入精力设计、制作才能有产出的,也有它的独特价值。
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为何会有人花费大价钱,买一套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服装?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活动转移到了线上,一些虚拟服装同样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而且虚拟服装也具有互联网社交属性,一些限量版产品卖到高价并非毫无道理。
不过,虚拟服装热度逐渐提升、交易更加流行的同时,也得看到,这并不是一个发展成熟、规则完善的市场。
比如据报道,有的虚拟服装被商家赋予唯一性,在打上唯一、限量等标签后,可以卖到一个高价。然而,这种市售的虚拟服装,并不像正规的数字藏品那样,有专属且不可复制和篡改的编号和代码,那么,如何界定作为商品的虚拟服装的所有权呢?
道理很简单,你在实体店购买一件衣服,那这件衣服就是你的了,而你买一件虚拟服装,这件虚拟服装没有独特的编号和代码,就很难证明你拥有它,毕竟,它甚至都不像游戏皮肤那样能和个人注册的游戏角色绑定。
在有的虚拟服装价格被炒作到几千甚至数万元的背景下,交易规则、凭证的缺失,虚拟服装就像报道所提到的,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创作与呈现、分享”,那么这种交易很容易衍生出一些纠纷,原创保护同样是一个大难题。
另一方面,即便打上了“元宇宙”的时髦标签,这个行业却谈不上有多高大上,而是“门槛低、成本低、风险低”,一些设计者甚至对服装完全没有了解就入了行。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这种低门槛的特征,容易让新入行的玩家,因为信息壁垒而面临被割韭菜的危险。他们花费不菲,买到的所谓唯一版、限量版虚拟服装,很可能就是炒作出来的一张简单的P图而已,甚至连所有权证明都没有。
目前,对于数字藏品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虚拟服装的交易,本身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没有禁止的必要。但考虑到现在的一些乱象,有必要加快完善行业规则和标准,包括虚拟服装的交易流程、所有权确权规则、原创保护等等。
同时,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作为虚拟服装的重要交流展示窗口,甚至是市场交易的间接渠道,也应该加强规范引导,避免自身成为虚拟产品炒作、欺诈的帮凶。(熊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