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龙须沟”变身“民心河”

发布时间:2022-06-16 10:04: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哈聪杰

  “这下好了,可以开窗通风了。”近日,在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官庄村,村民范方杰把脸贴在纱窗上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目前,村里的“龙须沟”治理尚在进行,居住在附近的范方杰一家已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

  “龙须沟”是官庄村的一条穿村河道,全长约3100米,连通捷地减河和老石碑河。过去污染较重,气味难闻,村民夏天不敢开窗。

  “这条河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村庄发展作出过贡献。”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方行说,当年为了连通捷地减河和老石碑河,同时解决村内排水问题,官庄乡组织人力在原来自然形成沟渠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修整,建成了一条穿村河道。因在捷地减河之南,被人们称为“南河道”。

  “南河道”排涝沥洪,润泽农田,也改善着官庄村的小气候。农闲时节,村民河边乘凉,孩童戏水欢闹,成为村中一景。

  10多年前,一些村民陆续在沿河两岸建起一些房舍,有的办养殖场,有的建仓库房,有的圈占菜园,慢慢地越建越多。“那些年,村班子涣散,力量薄弱,有段时间班子都建不起来,村民上访告状,村庄失管失治,问题就逐渐蔓延开来。”范方行说,这些违建不仅破坏了河道景观,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养殖场的垃圾、污水排入河中,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昔日清净的南河道,逐渐被一个新名字代替——“龙须沟”。

  “‘龙须沟’的水是浑的,臭味能飘两三里,两岸垃圾遍地,附近居民都绕着走。”回忆起之前的情景,范方杰无奈地说。为治理“龙须沟”,官庄乡党委、政府多次动议,但因村班子软弱、资金不足等问题,均未成功。

  “哪里有问题,就要在哪里突破。”去年6月,高翔走马上任官庄乡党委书记时,问题仍然存在,但他没等,熟悉情况后迅速启动了扮靓“龙须沟”专项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治理‘龙须沟’是绕不开的一项民心工程。”乡党委首先建强村班子,然后筹措部分资金,把能干的工作先干起来。

  最难的是拆除违建。“违建是污染之源,不拆不行,但有些违建盖了10多年了,又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硬拆、强拆容易激化矛盾。”官庄乡人大主席、拆违专项工作小组负责人张宝刚说。他们的办法是干部多跑腿、多动嘴,登门入户,争取最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

  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时间,村干部联合党员、村民代表多次上门,耐心细致讲政策、解难题,对于村民提出的疑问和要求,都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工作人员到我家来了10多趟,后来我都没话说了,该解决的都解决了,当初咱也确实不该违规搞建设。”村民胡庆国成了自愿拆违第一人。他家一处占地150余平方米的仓库,正好建在拓宽“龙须沟”两边道路“咽喉”位置。这个“卡脖子”的仓库拆除后,拆违工作一下打开了突破口。

  在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默契配合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同意拆除自家违建。截至目前,共拆除两岸违建临建31处,清理菜园、旱厕17处,清运垃圾、柴草一万余方,平整两岸步道3700多米,预留绿化坑位1700个。仅用时55天,“龙须沟”两侧拆违工作全部完成。

  “开始都不相信这问题真能解决。”已经退休的官庄乡水利站原站长赵树生主动“参战”。他利用自身专长,每天爬上爬下义务测量沟渠高程,为南河道下一步建设做准备。“‘龙须沟’真要变模样了。”多年难题一朝解,也极大鼓舞了官庄村民,许多人自发参与到清污治水中来。村民赵吉贵自愿拆除了门前路,打通了两个“死水”坑塘;村民赵吉旺、胡师同自愿腾退宅基地用于河道拓宽、建设步道;乡政府发起的植树护河志愿行动,10余天就吸引了近500名村民和志愿者参与……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高翔说,“龙须沟”的治理同时得到黄骅市政府支持,随着投入加大,沿岸将逐步完成绿化和道路硬化,安装路灯实现亮化,并打造休闲垂钓等沿河景致,昔日“龙须沟”将变身为绿树环绕、碧波粼粼的一渠清水。村民们冠以新名:民心河。

  “从南河道,到‘龙须沟’,再到民心河,一条河渠的变化映出了为民干事的重要性。”范方行说,通过干事,原来多年失管失控的官庄村,拧成了一股绳;去年9月选出的村班子,威信得到大幅提升;过去有名的“上访村”,变成了和谐村。

  现在的民心河,坚持边治边管。沿线布置30对垃圾桶,配备了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引入“户收集、村转运、乡处理”农村污水收集模式,统一收集生活污水;成立“河我一起”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巡查,杜绝乱倒乱排等行为再次发生……

  “未来3个月内,清净绿美的‘民心河’景观带将全部建成,岸边将打造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让乡村干部牢记:党心连民心。”高翔说。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