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跨界融合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06 11:03:00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马立 周星

  近些年,汉字、诗词、文物、典籍等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意源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这些节目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多维视角的讲述,以及跨媒介、跨圈层的传播策略,助推传统文化频频“出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艺术跨界演绎“活化”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听形象,始终是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文化类综艺愈发注重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不少节目借助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来“活化”经典,让观众在沉浸式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戏剧舞台是演绎文化经典的主场景。仪式化的戏剧演绎,增强了历史故事的厚重感,使观众在观看中,形成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此外,数字技术的赋能,扩展了传统戏剧演绎的表现空间。在多屏互动和舞美设计的协调配合下,演播空间能够随着叙事需要,生成出一个个亦幻亦真的虚拟空间,实现了穿梭古今、跨时空对话的效果。《典籍里的中国》生动演绎了一场跨时空的“天问”。在戏剧舞台上,一边是两千多年前身处楚国的屈原,另一边是位于贵州大窝凼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屈原向天发问,提出了关于宇宙的疑问,南仁东则用一生在寻找答案。这场跨时空对话,将一代代中国人“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气质展现了出来,也赋予了这个历史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舞千年》开创了舞蹈+历史短剧的综艺形式。节目“以史串舞、以舞叙史”,在翩然的舞姿与历史短剧中,勾勒出绵延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节目中的《相和歌》复刻了东汉的盘鼓舞。盘鼓舞厚重的气势、强烈的节奏感、舞者踏鼓而舞的腾空姿态,将汉代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和汉代乐舞的繁荣景象,直观地表现了出来。最新一季的《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构建了一个“和歌以诗、寓诗于画”的复合性审美空间。首集中的《忆江南》运用高科技技术将诗、画、乐三者相融合:随着画卷的缓缓展开,四位经典传唱人化身“画中人”,进入《富春山居图》的诗画世界,以美声吟咏宋代诗词,创造出独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审美体验。

  多维视角解读传统文化

  艺术跨界演绎+文化访谈,是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一种固定搭配模式。它们体现着叙事学家查特曼所说的,“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种叙事要素的组合。如果说戏剧、音乐、舞蹈构建了演绎文化经典和历史典故的故事空间,那么文化访谈则是进一步揭示、解读传统文化密码的“话语空间”,它具有引领观众进入历史时空、帮助观众理解文化精髓的重要功能。《典籍里的中国》在戏剧舞台之外,设置了访谈和“典读会”两个叙述空间。前者通过演播室内主持人与嘉宾学者的对话,对典籍进行导引、解读、拓展,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性知识。“典读会”则再现了戏剧的创演“现场”,从文艺创作者(编剧、导演、主演)的视角对戏剧主题、典籍中的经典选段进行解读和阐释。这些都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进入经典文本和历史语境,通过多维、立体的视角感悟典籍里蕴藏的精神价值。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当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告别了以往“讲坛式”的单一话语策略,以更加多元、灵活的视角与经典对话。如《上新了·故宫》将“潮流”话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具时尚感和年轻化的语态,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邻家诗话》在品读《蒹葭》时,邀请了法国友人白露娜作为嘉宾,在跨文化视角下共话诗词。当白露娜用法语朗诵着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蒹葭》时,观众不仅能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感受古典诗词之美,也更加真切地认识到翻译家们为中国诗词的海外传播作出卓越贡献。

  推动传统文化跨媒介、跨圈层传播

  跨界与融合的思维也体现在传播层面上。当下的文化类综艺具有多重文化功能,节目既负载着丰富的知识、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能引发社交话题。因而,在跨媒介传播中,文化类综艺节目常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和受众偏好,对节目内容进行拆分传播,力图在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下,实现“多屏共振”的效果。如《经典咏流传》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跟着康震学经典”“经典冷知识”等专栏,充分发挥“微”传播的影响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将节目拆分为舞台纯享、品读经典、幕后创作、节目花絮等视听片段,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视听需求。

  “圈层化”是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圈层具有封闭性、排他性。若要实现传统文化的跨圈层传播,就要不断寻找、整合、构建传统文化与不同圈层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以突破圈层壁垒。视频网站bilibili与河南卫视合作的《舞千年》就是传统文化跨圈融合的产物。节目的“国风”定位与“古风圈”“汉服圈”的审美旨趣高度契合。在网络宣传上,《舞千年》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参与式文化的特征,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起舞蹈视频“接力”。不少汉服热爱者积极响应,他们在各地标志性建筑前翻拍节目中的经典舞蹈,在节目外持续传播着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马立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周星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