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迎接小象莫莉归来,人们到底在“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9 10:24:00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夏研

  5月16日下午,阵雨刚过,一群人已聚集在昆明动物园里。他们有的手捧鲜花,有的带来了满满一车水果,还有的不时朝象舍里张望着。他们等待的是一只叫“莫莉”的小象。

  小象莫莉的命运,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莫莉2016年出生在昆明动物园,2018年以“调整种群血缘”的名义交换至河南沁阳,随后被人发现在当地多家动物园里表演倒立、转呼啦圈、吹口琴、供人骑乘。在爱象人士看来,这是不可容忍的“虐待”行为。随后网络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救援行动,连明星都加入了声援。

  最后,莫莉被成功“拯救”,它回到了云南,也不再到处表演,回归平静的生活。事件暂告一段落,但还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莫莉确实受到虐待了吗?爱象人士说有,动物园说没有,焦作市森林动物园曾发布《关于网传虐待大象等问题的情况通报》,小象健康状况良好,动物园不存在虐待小象的行为。

  而大象一定不能表演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及其科学研究,不得虐待野生动物,但对表演是否属于虐待尚无明确规定。

  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法律层面“是非对错”的问题,更像是一个观念冲突。人们认为,让大象表演是不文明的,是伤害动物福利的;当然也有些动物园觉得这没什么,甚至有些观众还颇为爱看。

  当然,从现在的社会观念来说,人们已经越发不能接受动物表演了。主流舆论上,都是对动物表演的批判。动物福利其实是个前卫的概念,在国内的兴起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而这样的观念如果要变成常识,就必须要面临很多现实的拷问,捋顺其中的逻辑,比如,如何说服普通公众,这样做就是为了“动物福利”?

  与此同时,我们怎么确定这是动物需要的福利呢?我们知道虐待动物不好,但动物表演如果可以带来更好的“效益”,动物由此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算不算一种“福利”?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就以坚持拒绝动物表演闻名,获得好评无数,但现实是动物园面临经营困难,2020年亏损达到3000多万元。再比如今天还有一个小新闻,广州市海珠区一家网红猫咖馆突然宣布结业,部分猫咪可能会被送去东北烧烤馆,幸好最终全部被人领养。按照动物福利的说法,当然应该让动物自由,但它们如果失去对人类社会的依附,哪怕是商业层面的,结局可能就是出人意料的。

  再比如,在迎接莫莉回归的时候,有人送上花,也有人附上小卡片,写上“爱你呦”之类的话。喜不喜欢花不好说,但汉字莫莉一定是看不懂的。那么,这种形式算是关照动物福利吗?

  这么说并不是给关爱动物的人泼冷水,而是说动物福利如果要普遍落地成为社会共识,必须赋予充分的“理论内涵”,能够说服广泛的观众。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动物福利:动物福利并不是人类在物种层面的无私,恰恰是自私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让动物舒适,其实是让社会景观变得舒适;小卡片莫莉看不懂,但人看得懂,这些字可以让人的心里好受,抚慰人心。

  这么一来,其实很多道理就能解释得通。比如为什么虐猫虐狗不可以,养殖屠宰却又可以呢?其实就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作为生物,我们没法拒绝摄入肉类;但作为人类,我们理当克制残忍,不施加不必要的暴力。我们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为了动物,而是让人类社会走向一种文明。

  我们需要在这些层面上达成共识,由此形成社会对动物世界全新的欣赏视角,划清动物与人类相处的边界。比如公共政策层面对动物园的补贴,社会舆论引导人们去观察野性生态下的动物,对涉及动物的商业行为做好充分的规划与预案。总之,人们不妨在“人类本位”的基础上,形成动物福利的共识,推动整体认知水位的提升。

  所以,那张莫莉看不懂的小卡片,同样是有意义的。人们心心念念这一只小象,不只是“粉”一个动物,也是满足我们自己的道德需要,“粉”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努力克制生物链上的优势,坚持热爱自然万物的人类。(夏研)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