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在追求“诗与远方”中实现个人价值

发布时间:2022-04-27 10:18: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

  作者:王雅林(中国社会学生活方式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平凡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兴趣爱好、展现出彩人生,读来令人感奋,也让人深受启示。这为我们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特别的视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进入新时代,劳动者身上普遍展现出与时代相应的生活方式、新风新貌。他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感受社会进步的鲜明气息,萌生了诗意的生活追求。于是,有了卖菜赵大姐“左手烟火,右手画艺”的生活,有了保洁阿姨“尽情徜徉在音乐世界”的情景,有了宿管阿姨在“网络文字中自由驰骋”的快意,有了油田助理工程师的诗词人生。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社会现象——今天,普通劳动者仍需要为生计忙碌付出,但他们已把“谋生”和“乐生”、“柴米家常”和“诗与远方”结合起来,追求着更高品位的平凡生活;他们已经焕发出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通过发展兴趣爱好张扬个性、呈现自我。

  马克思说过,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几位讲述者渴望高品位的生活,实际上是渴望超越现实自我、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重要的发展任务,其实现的前提,是每一个微观个体不断获得成长、成就自我。我国社会的美好生活,就是通过无数个体斑斓多彩、昂扬充实的生活构建起来、展示出来的。

  讲述者们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成就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育了自信、自强的社会心理氛围。反映在普通劳动者身上,集中表现为形成了“有梦想”的生活方式。有梦想,就有了生活目标和生活意义,并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行动力,在主客体互动交融中形成了具有时代风采的生活方式。人们常说要“活在当下”,这是生活的现实根基,但我们也要时刻不忘“心怀梦想”,用“心怀梦想”的美好,激发“活在当下”的奋斗。

  几位讲述者的故事,为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启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各个方面鲜明凸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深入人心。我们必须基于此去制定实施具体的发展策略。比如,实现共同富裕不但包括物质富有,也包括精神富有;既要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日益平衡和充分的社会供给,也要调动人们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的不竭动力;既要重视职业劳动效益,又要重视普通劳动者的闲暇享有权,等等。

  总之,实现美好生活目标,需要建构新的生活方式。很多平凡劳动者已经用自觉探索为我们展示了通往梦想的种种路径,如何让更多人积极行动、拥抱美好,是接下来应该重点思考的议题。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丁一鸣、苏雁、陆健、张哲浩、王冰雅、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程振伟)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