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职业陪诊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风口,让市场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2-03-30 09:55:00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昌俊

  你会线上下单请一个陌生人陪自己或亲人去医院就诊吗?“我们的客户主要有这样几类:不能及时陪伴生病父母就诊的子女,孩子生病却因工作脱不开身的年轻父母,一个人去医院手术无人陪伴的独居青年……现在每天都有1-2单。”一年前,90后何依妍还是陕西省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因看好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便辞职做了全职陪诊员,“公司在全国有近1000名兼职陪诊员,以拥有医院工作经验或医学背景的90后居多。”作为新兴职业的一种,职业陪诊员为何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行业服务规范如何?是否人人都可胜任?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杭州、西安、济南、海口等地的青年职业陪诊员。

  对多数人来说,职业陪诊应该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职业。但从媒体报道来看,这个职业几乎已经处于要“爆发”的前夜了。在很大程度上说,这再次说明了民间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的活力。

  从现实来看,职业陪诊确实对应着不容忽视的社会“痛点”。比如,不少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和亲人分隔两地,一旦突发疾病,往往一时间无人照料,在异地独自看病难免凄凉又不便,需有人陪护;而老年人则面临不会操作医院智能化设备等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员帮助挂号、取号等。像有数据显示,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已达到1.18亿。再比如,医院的医生和引导员数量有限,无法为病人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这部分不足,也暗藏着对陪诊员的需求。总之,在理论上,陪诊员的潜在市场的确不小。

  还要看到,陪诊员不仅仅是陪同看病这么简单,他们不但可以帮助患者跑流程,提高就诊效率,还能从专业角度给予患者一定的照顾和相关医疗常识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充当医患之间的调和剂。所以,综合各方面的现实来看,我们都应该乐见这个职业能够真正走向“成熟”。

  当然,就目前而言,这个市场中的不确定性,乃至风险也不可忽视。像有从业者就表示,当前全国各地陪诊员逐渐多了起来,但还没有出现一个行业标杆,对陪诊员岗前培训、执业管理也没有统一标准;此外,陪诊过程中若患者发生意外,风险责任划分也不明确。甚至过去的号贩子、医托等也可能换上陪诊员的马甲,利用自身优势获取不当利益。这些问题值得正视。

  但就目前该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过早呼吁监管的完善和规范体系的建设,其实也大可不必。一来,目前该行业的确还只能算是“小众”,像它的服务边界到底可以到达哪里、价格是否合理、市场的接纳度如何、用户习惯等,其实都还需要从业者和市场自身去摸索、培育。这种背景下,监管的完善、行业标准的规范,都还缺乏足够的参照,如果一味强调标准、规定先行,很可能扼杀行业内在活力。

  常识是,监管虽然可以减少风险,但它未必比市场力量“聪明”,一个行业的发展,很多探索只能靠市场自身去完成。因此,在当前阶段,还是不妨以更包容的态度去鼓励市场从业者自己去摸索。在形成一定的规模后,监管再进行跟进,效果可能更好。近年来,像网约车等诸多新兴业态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报道中指出,不少陪诊员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期待融合医疗和服务的职业陪诊行业,能被划为非基本公共服务行列,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的,它不等于过早为行业设置条条框框,而是相当于给陪诊行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减少不必要的政策阻力,也给市场力量更多的信心。无论如何,一个新兴行业到底能够走多远,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身的探索。而它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风口”,不妨让市场自己去给出答案。(朱昌俊)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