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从“汉服潮”到“诗词热” 新国风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22-03-16 09:58: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影视锐评】

  作者:李政(中国人民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而这,并不是“国风”首次引发的全民关注。从“汉服潮”“诗词热”到国潮品牌的全面开花,再到各类文艺创作的争奇斗艳,这股起于传统文化的创新风潮逐渐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已经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候,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体到电视领域的创作,近年来荧屏上涌现了大量以国风为题打造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将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寓于内容创作之中,与流行文化和现代元素碰撞融合出了一番别样的文化景观。随着同类题材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一批精品力作将视角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肌理,沿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的脉络,进一步地探索出了塑造“荧屏新国风”的进阶范式。

  文化,是复杂的社会意识集合。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和资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有捷径可走。恰恰相反,从纷繁复杂的文化源流中取一瓢饮不仅是一件力气事,也是一门技术活。此前,在市场热度的推动下,国风作品走进了大众视野之中,既有不少以国风为题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和舞台剧目,也有不少大型晚会推出的国风节目,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打造的国风主题晚会。一时之间,国风成为文艺创作领域的一大关键词,给文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表象之下,暗藏的问题始终触动着社会的忧思:创作者鱼龙混杂,导致相应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创作形式大于内容,承载的文化内涵不经推敲;一些热钱的入场带来浮躁之风,让传统文化沦为“一次性”消费品。不少打着国风旗号的作品看似描摹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热闹气象,却未能完全支撑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风骨,或在“高举高打”中将文化品位弃之不顾,抑或“挂羊头卖狗肉”般操控流量、偶像、选秀等资本游戏。令人欣慰的是,时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不同于此,在创作路径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不仅抛却了贪大求全、浮于表面的套路,更走出了将传统文化混为一谈、不加区分的误区。

  新国风之所以谓“新”,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实际上,对于大众而言,传统文化是既远又近的存在。这里所说的“远”指的是其相对陈旧的表现形式难以和现代大众进行广泛对话,而“近”则是因其中蕴含着对当下有巨大启迪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如何给传统文化换上当代人青睐的“新衣”,又如何将其“内核”与现代化表达扣合起来,成为一道颇具难度又亟待解决的命题。对此,当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或广泛融合舞蹈、情景剧、舞台剧等备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态,或采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或加入趣味游戏、深度访谈、实地探访等环节设置,为观众营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这些文艺作品还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为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并从诗词歌赋、衣食器物、民风民俗等微视角切入国风的大主题,用稀松平常之物铺展出立体生动的中华文化画卷。当这些生活化元素变成对话古今的载体,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心灵越来越亲近。《衣尚中国》《国家宝藏·展演季》《典籍里的中国》《国乐大典》《舞千年》等节目聚焦不同的国风垂直领域,以深入浅出的内容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则用绮丽的视听技术,编织起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这些新国风文艺作品秉持着简而专、小而深的创作理念,虽只照见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隅极小天地,却力求在其中深耕细作,由点到面地做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章”。

  诚然,以国风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新国风文艺作品为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创造了绝佳的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创造和创新,这正是其具有的另一重“新”之所在。在《典籍里的中国》架构的“穿越之旅”中,古老典籍背后的历史再现于荧屏之上,古人的智慧与思考也随之投射进了观众的内心;在《国乐大典》建造的“国乐之城”中,传统民乐与说唱、世界音乐、电子摇滚等曲风相遇,碰撞出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新国乐;在《舞千年》打造的“艺术盛宴”中,舞蹈成为了编译和表达传统文化的语言,传统舞蹈也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创作的突破。不仅如此,在创造和创新的基础上,新国风文艺作品进一步打开了文化传承的新思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实现全年策划常态化打通的基础上,探索着大众参与内容创作的共创模式;《风起洛阳》等影视剧推出“内容IP+古城文化”,开发衍生电影、动画、纪录片等影像作品,以及主题酒店和大型沉浸式剧本杀等跨产业项目,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青春守艺人》则为鼓曲、功夫、京剧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开辟出一方舞台,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守艺人”……这些作品真正让传统文化在破圈流行中抵达了更远的远方,更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获得了面向当下和未来的全新生命力。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当下涌现的这一批新国风文艺作品既有美之内涵,亦有美之意蕴;既在内容创作层面上突破了既定模式的窠臼,又用别具一格的创意激活了文化传承的密码。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着文化创造和创新的火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作者能够不忘初心、秉持匠心、坚定恒心,让这一股新国风在荧屏上鼓得愈满、吹得愈劲。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