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优势力量构建创新体系——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代表
【两会专访】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代表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心已转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即提高原创能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抢占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我们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变革,集合优势力量构建新的创新体系,在战略核心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力量。
南京大学近年来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履行责任担当,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开展机制变革,提升自身创新水平,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做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张答卷,向着建设“第一个南大”“走在中国大学最前列”的办学愿景阔步前进。
吕建代表介绍,南京大学充分利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打造有战略目标、有攻坚团队、有创新平台、有战略任务和战略贡献的创新力量,努力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为此,南大在四个方面主动发力:一是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增强对国家战略急需领域的快速响应和组织攻关能力;二是在前沿交叉和新兴空白领域超前布局,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三是持续深化大科研组织模式,强化与国家重大任务的衔接;四是完善以科技创新质量、学术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近年来,南京大学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强化问题导向,自主布局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卓越研究计划”,积极探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南大方案。
何为“卓越研究计划”?对此,吕建代表说,南大组织学术领军人才团队,针对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组建优势队伍长期攻关。目前,已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启动了10个重点项目,学校给予了持续稳定的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在“新型拓扑量子态—Weyl半金属”和“面向多义性对象的新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代表性成果。
“强化多学科交叉前沿创新,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吕建代表表示,面向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南大强化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创新模式与机制,大力推动多学科交叉领域平台建设。目前已组建“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自然资源研究院”等交叉科研平台,为跨学科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氛围和条件支撑。
“南大还致力于推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链条创新。”吕建代表说,南大立足基础研究优势,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是南大方成院士团队在太阳观测领域长期积累基础上,与航天系统联合研制的。此外,南大研究团队在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工业水处理技术标准、高分辨率成像芯片以及港珠澳大桥工程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原创成果支撑,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安全以及赢得相关产业国际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前三,新型高端智库在文化安全、经济转型、两岸关系等方面的咨政作用更加凸显”。
“面向未来,南京大学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指导,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强化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能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吕建代表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