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开局十四五】 辽宁:东北振兴激活绿色智造红利 老工业基地变身吸金“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2-01-20 09:59:00来源: 央广网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沈阳1月18日消息 从第一炉钢水到第一台国产机器人;从第一枚金属国徽到第一个国产CT;从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到第一艘航空母舰……这里,曾诞生共和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

  这里是辽宁,共和国工业的摇篮。

  2022年元旦小长假,张先生带着孩子到沈阳市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到1905文化创意园“体验”工业遗址改造后的全新艺术空间。在厂房里逛逛、尝尝“工厂食堂餐”……体味久违的“工厂味”,这不仅是因为“回忆杀”,更是因为工业精神是辽宁人的“魂”。

  今天,面对起步“十四五”,辽宁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必有新担当、新作为。

  2021年,辽宁营商环境有10项指标被评为全国标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粮食产量突破500亿斤,老工业基地正蝶变出新的“钢花”。

  2022年,又是新的起点。

  创新成辽宁“最大增量”

  2021年12月14日,备受瞩目的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投产,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军团”拖着重卡车头行进在车间里,实现了对智能工厂总装线各环节工艺的全流程覆盖。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会被“一汽”智能工厂选中?该公司技术执行总监杜振军告诉记者,新松是中国机器人行业老大,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新松。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会被“一汽”智能工厂选中?该公司技术执行总监杜振军告诉记者,新松是中国机器人行业老大,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新松。目前,其拥有的5大系列机器人产品线不仅全球领域最全,且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说到“十四五”第一年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绩单,杜振军兴奋地说,2021年全球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松机器人订单实现60%以上的增长。

  工程师谭双正忙着调试准备出厂的机器人。她眼睛盯着调试数据,微笑着对记者说,2021年自己过得非常充实,因为订单多,任务重。新的一年,她希望订单越多越好。机器人用得越多,说明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高。

  辽宁有1652家科研机构、56位两院院士,还有1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决策者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工业。2021年以来,《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接连出台,使辽宁成为吸引全球企业参与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强磁场”。

  东软医疗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沈阳科网通信人工智能设备预测性维护等15个项目获评国家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33个项目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3万户。华为沈阳云中心、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沈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鲲鹏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创新载体相继布局辽宁。

  辽宁还积极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为华晨宝马、鞍钢、抚顺新钢铁、辽阳石化等2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了5G专网建设和应用测试。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5G基站5万个。

  在鞍钢炼钢总厂三分厂的5号生产线,2021年新启动的“5G+智慧炼钢”项目正在不断给人带来惊喜。“智慧炼钢对工人来说是一种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过去冶炼一炉钢需要10个工人、40多分钟,现在只需5个人就能操作两个炉,生产时间也缩短到30分钟。”5号线作业长曹祥说。

  效能大幅增长的背后,透露出一个信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成为辽宁“最大增量”。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辽宁已累计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4478家,较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67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73%。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9%。

  2021年辽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15个,在建6个,总数居全国第六位。

  “良种”+“良法”,守护粮安民富

  2021年金秋时节,“黄金玉米带”迎来了金色收获。昌图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盛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站在合作社的玉米地里,掰下一个长长的玉米棒查穗粒数,估算产量。查完穗粒,他高兴地说,“又是个丰收年。多亏‘良种’加‘良法’,我们脚下的黑土地才高产又高效!”

  昌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再田告诉记者,他们推广适合种植的高产优良品种适时早播,精量免耕播种、开展保护性耕作,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0万亩,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粮食产量实现56.5亿斤。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辽宁拥有3000万亩黑土地。为了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面积、提单产,辽宁积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从“重用轻养”向“用养并重”转变,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耕地。

  2021年秋收刚过,东港市前阳镇平安村的地丰家庭农场主宋成军就开始翻地,稻田秸秆翻到地里全部还田。宋成军说,“2021年我种了5000多亩地,全部按照绿色高质高效的创建要求,选用良种,实施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我家大米品种好、无公害、口感好,一斤能卖到5元钱。”

  2021年东港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像地丰家庭农场这样耕种水稻的还有很多。东港市推出1个百亩攻关试验区、10个千亩核心示范区、10个万亩辐射带动区。千亩核心区平均单产584.65公斤,增长9.78%;万亩辐射带动区增长7.03%,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铁岭市铁岭县,镇西堡镇铁实农业种植业联合生产专业合作社的7000亩玉米地也实施秸秆还田、机械深松、轮作培肥等“辽河模式”,亩产增加80公斤以上。

  增产的示范效应,加快了“辽河模式”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速度,全省累计推广“辽河模式”110万亩以上。截至2021年底,辽宁省累计治理退化黑土地130万亩,让更多农田变良田。

  辽宁还制定出台《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0万亩,省政府拿出2亿元建设黑土地保护示范区110万亩,在17个典型黑土地区重点县实施有机肥还田280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并推广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的优良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及主导品种推广取得新进展。2021年,辽宁主导品种达到55个,新品种审定数量达312个,推广水稻基质育苗等主推技术44项,示范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25套,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辽宁省积极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产者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2021年全省共统筹安排粮食生产相关资金195.1亿元,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辽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4元,增长9.5%,全国排第9名。

  2021年,辽宁粮食总产量达到507.7亿斤,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12位;粮食单产达到955斤/亩,位居全国第三位、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用占全国3.01%的播种面积生产了全国3.72%的粮食,辽宁扛起了维护粮食安全的责任。

  让低碳提升“绿色GDP”含金量

  曾几何时,重化工业带来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成为辽宁发展之痛、民生之患。“黑色GDP”不做减法,“绿色GDP”就没有加法。

  2021年,辽宁省强力核减“两高”项目,202个在建拟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压减至15个。

  近年来,辽宁推进智能制造重点项目206个,4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市铁西区,老厂房改建成文创产业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绿色低碳不再是束缚发展的“紧箍咒”,而是发展的“航标灯”。过去,辽宁省每个居民区都有供暖锅炉,由于烟囱低,加上煤燃烧不充分,粉尘污染严重,冬天见不到白雪。现在全省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拆了。清洁取暖、清洁能源汽车、绿色建筑降低了污染程度。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盘锦市,是东北第一个“无废城市”。在盘锦市油泥渣土烧成砖,铁杆芦苇做成“芦花板”,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人不负我,我定不负人,绿水青山也这脾气。2021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90后李鹏祥回“天然氧吧”创业,所办的民宿游客盈门。他说,“咱桓仁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就是我创业最好的招牌。”家乡的绿水青山成了桓仁人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家住沈阳市科学家花园的韩老师每天饭后都到楼下的口袋公园散步,口袋公园就在家门口,出小区过一条小马路就到了,日常生活图的就是方便。老旧小区绿地面积小,沈阳市政府就见缝插绿。口袋公园面积不大,因为方便,是周围小区老人最爱去的地方。

  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命令,2021年,沈阳市一口气儿建了1000个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今年还要建1000个口袋公园,沈阳市建口袋公园的目标是3000个,让市民出家门15分钟内就能进公园。

  辽宁大地,“颜值”不断提升,一幅青绿山水画正徐徐展开。这其中,2021年,沈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近5年来最多,达到315天,比去年增加一个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第2位。

  如果说,生态宜居是满足投资人的开胃菜,那营商环境的提升就是满足投资人的大餐。

  辽宁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十四五”期间七大新突破之首。

  有大数据加持,辽宁营商环境明显提升。 2021年12月22日,法人代表张磊到辽宁省沈抚示范区行政审批大厅办理企业变更业务,过去提供一堆文件还要等三天,现在只带一个身份证20分钟就办完了。这是沈抚示范区推出的“一次变”给营商环境带来的变化。

  2021年,辽宁省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数字辽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营商局和省大数据局合署办公,各部门大数据整合到一起,让数据多跑路,办事人少跑道儿。

  辽宁依托大数据重点推进36个数字政府建设项目、118个数字产业项目、220个产业数字化项目,建设“政策精准推送”“‘一站式’人才服务”“一网通办”等平台,加快了行政审批的办理效率。

  最新数字显示,辽宁网办业务数量全国排名第七位,实现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省目标。沈阳、大连进入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快城市行列,有10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久前在天津结束的2021年辽宁—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签约重点项目98个,签约额超千亿元。

  智造强省战略推动“老字号”华丽转型

  辽宁产业门类的完整性居全国领先水平,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0余家,装备、冶金、石化等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辽宁振兴首先要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辽宁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业赋能,改造升级“老字号”,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引育壮大数字经济等“新字号”。

  2021年辽宁开始企业智能制造试点。沈阳海尔,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等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效率提升21.2%,成本降低15.6%,不良率降低21.2%。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是一家老企业,智能制造中心管理信息化部部长彭庆民告诉记者,新上的数字化车间,采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推行AI工业视觉检测,实现了各类数据一“屏”呈现,将人、机、物数字联通,在“云”系统整合,实现产品“零缺陷”。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老企业华丽转身为智能工厂。

  在金属结构车间,焊装组副班长王建正在调整电焊机器人焊接数据。他对记者说,机器人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了不良率,是个“不吃饭的劳动能手”。

  当新一代信息技术洪流袭来时,最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作为载体。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向世界发出邀请,辽宁拿出1453个应用场景需求,20亿元专项资金,工业互联网项目最高补助500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最高补助1000万元。

  辽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全球资源。两天内98个项目集中签约,623.8亿元投资落地辽宁。

  数字赋能,制造蝶变,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辽宁省上“云”企业近9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近2万户,2021年与2019年对比全省企业上“云”数量增加了近一倍。沈鼓集团数字化车间等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在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标中,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比例、工业云平台应用率等10项指标增速,辽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大势”遇到“优势”,必将释放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劲动力。

  2021年3月,辽宁首次对外公布100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4个月98项被揭走,第二批73项“带土移植”项目榜67项在更短时间内也达成了合作意向。

  找准出路的“老字号”“原字号”,正在被工业互联网激活。2021年1月至11月,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装备制造业增长7.2%;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3倍、1倍、46.3%。

  同时,2021年辽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8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163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辽宁仍存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技术、核心共性技术存在断点、堵点等问题。

  2022年,辽宁锚定目标不动摇,针对优势与短板,坚持以智赋能、以“软服务”加持“硬装备”,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数字经济规模计划年均增长10%,至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45%。 

  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十四五”辽宁奋发向上。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马瑛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安平 魏锦 王国任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