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记者万里行】齐鲁大地农机轰鸣 颗粒归仓 “效率”“质量”双提升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王成林 山东台记者赵国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秋收正忙,农机轰鸣作业,在齐鲁大地奏响丰收交响曲。山东省注重科技自主研发,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实现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中国之声系列报道《粮安记者万里行》18日推出:《齐鲁大地农机轰鸣 颗粒归仓 “效率”“质量”双提升》。
一大早,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尚纸坊村的种粮大户尚成彬就蹲守在地头,紧盯着一台轮式玉米收获机作业。
今年秋收,山东迎来多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尚成彬家地里的积水最高时已经淹了秸秆底部,这台新机器只用了2小时就把尚成彬家33亩玉米收完了。
禹城市十里望镇新时代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柳玉海:一般情况农机都进不来,今年把这个车改装加了一道轮,又调了履带机,效果很好。
可以应对雨水过多,灵活调整履带宽度的这台机器名叫“柔性脱粒收割机”,拥有自主研发专利。这项技术的研发人员用85项国家专利包攻克了柔性脱粒技术。山东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获机械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王乐刚介绍,根据试验数据,这项技术让玉米粒的破碎率减少30%以上,清选损失减少了35%,效率提高了近30%。
王乐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要引领我们国家农业机械技术的先进性,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农业机械的竞争力。
截至10月16日,山东秋粮收获完成87.5%,在今年秋季降雨严重的情况下,机收率仍占到78%以上,确保了颗粒及时归仓。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加强农机装备和技术研发创新,推广普及机收环节粮食减损技术措施,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之声权威访谈】肖亚庆:正在抓紧编制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考古百年:那些从0到1的跨越】考古百年 从仰韶开始
- 吉林长春一小区未按时供暖 当地住建委回应:将于18日对小区二次网进行注水,确保管网无渗漏后马上正式供热
- 全球气候变暖为何还会有强寒潮来袭?气象专家解读
- 以金融为"药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业内专家这样说
- 【央视快评】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中国航天计划迈出的重要一步”(外媒看中国)
- 乐山犍为发生4.3级地震 成都铁路:部分区段及车站有震感 已封锁相关线路排查隐患
- 明天起新一轮冷空气又来 本周中东部气温持续偏低
- 冷冷冷!这些地方,暖气提前安排上了!有你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