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政法委与省法院联合出台指导意见,通过建立综治中心与人民法院程序衔接的标准化流程,不断完善对接联动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积极打造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解纷新格局,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起诉状和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当事人更清晰、更高效地表达诉讼请求。为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规范化水平,充分保障群众诉权,综治中心为当事人提供示范文本表格及扫码下载服务,通过综治中心与人民法院共用示范文本,不仅助力群众诉讼更便利,也为庭审调查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民事纠纷化解效率提升。
一些法律关系清晰明确、相对而言情节较为简单的纠纷,通常适宜采用调解方式解决。我省明确,对于婚姻家庭及邻里纠纷、劳动纠纷、小额借款纠纷等9类诉至人民法院的纠纷类型,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委托综治中心开展先行调解,最大限度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目前,全省法院对接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共有1212家。我省明确,鼓励此类调解组织入驻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联动联调运行机制。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综治中心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人员参与业务指导。对于委托综治中心先行调解等案件情况,全省法院派驻诉讼服务团队应定期梳理,每月向党委政法委报告,并通报各入驻单位,共同分析纠纷成讼原因。对于综治中心转办、交办的矛盾纠纷,全省法院要依法高效办理,做到能调尽调、应立必立、简案快审、实质解纷,确保矛盾纠纷接得住、依法办。
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使群众化解纠纷“最多跑一地”,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法院共向综治中心派驻法官、法官助理、退休法官等602名,先行调解案件19.5万件,调解成功12.4万件,依托综治中心就地化解矛盾纠纷1.7万件,导入司法程序7000余件,持续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就地化解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