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从“10张病床”到“二级甲等”背后的华侨赤子情

发布时间: 2025-09-04 09:54:00 来源: 人民网

  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近日,该医院门诊医技楼正式启用,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医院同步揭牌。新开放的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文化长廊里,一份份珍贵史料静静陈列,如同一本厚重的书,串联起海外侨胞的桑梓情与医者们的守护之心。

  侨胞义举 合力改善渔村医疗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中,华侨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文化长廊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时光回溯到1955年。那时的张坂镇玉埕村(当时属惠安县)只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一旦患病,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救治。远在海外的爱国侨胞骆清河、骆联兴等人得知家乡的困境后,毅然发起倡议,号召海外乡亲“集资建院,惠及桑梓”。

  次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的前身——“玉埕华侨医院”奠基。海外侨胞们纷纷响应,哪怕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也积极出力,1元、10元的捐赠汇聚点滴爱心。建院初期,全院仅有10余张病床、不足20名医护人员,条件十分艰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侨胞们持续不断的支持下,医院逐渐发展壮大。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科教科副科长梁丹丹介绍,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侨胞们累计捐款超千万元,捐赠医疗设备200余台。为了纪念华侨对医院的贡献,同时传承华侨的爱国情怀,医院设立了文化长廊。展柜里,一份份捐赠记录述说着侨胞们的坚持和付出,更见证着医院的发展历程。

  砥砺奋进 小医院实现大蜕变

  近70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曾经的海滨小村小型卫生院,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张编制床位、51个科室、10个病区、349名职工的公立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研为一体,扛起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医疗、保健、妇幼、公共卫生及应急抢救的重任。

  医院不断优化内部架构,进一步调整多学科会诊专家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的架构与职能,持续强化对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培训与督查力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技术方面,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诊疗水平。如今,医院已经能够开展多种复杂的手术和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传承创新 医疗品质再获突破

  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不仅延续着侨胞精神,更在医疗品质上持续突破。消化内科、骨科、中医等多个名医工作室相继成立,名医反哺家乡,带动薄弱科室发展与教学科研进步,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些名医工作室的成立,为医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名医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不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通过带教、培训等方式,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他们的带动下,医院的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向着三级医院目标迈进。医院将深化医联体合作,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继续做强学科、做优服务,让侨胞精神在守护区域健康的使命中永续传承,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图 罗剑生 陈嘉欣 陈鹏睿 卢伟锋)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