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六安8月13日电 (记者周坤)这个暑假,当学校老师在享受假期时光时,陈传谊的选择是重返实训室,与轰鸣的机床为伴,钻研前沿的多轴加工技术。这位安徽六安技师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曾是这所院校闪耀的学生明星——安徽省技能比武冠军、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得主。
十年前,他在这里挥汗如雨,为登上技能竞技的梦想舞台而拼搏;十年后,他拒绝多家名企选择留校任教,从聚光灯下的“获奖者”转身为聚光灯后的“点灯人”,在弥漫着熟悉油墨味的实训车间里,以“技”立身,以“教”传薪。
2015年,抱着学好一门手艺的想法,陈传谊选择就读安徽六安技师学院的数控加工专业。在学校里,他开始了解并熟悉数控车。
“数控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工业制造中很多零部件,都是由数控车加工而成的。”陈传谊认为,能熟练掌握数控车技术的,正是眼下社会和产业所需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当学习成为一种爱好和兴趣时,平日里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慢慢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和生活必需。无数个周末,当同龄人都在尽情享受着自己的青春时光时,他却一头扎进了实训工房,开始了技能提升的刻苦训练。
努力的回报,伴随汗水而来。很快,陈传谊凭借出色的手艺,入选了校集训队。在这里,他开始接受更系统深入地学习,也意味着强度和难度更高一层。
有时候因为零件尺寸出错,便花时间不断研究、重复切削,找到问题所在,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然而,这就是训练的常态。
“现在回想是很苦,但每一天都很充实快乐,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梦想的技能竞技舞台又近一步。”陈传谊说。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陈传谊代表六安市拿下了安徽省技工院校技能比武数控车项目一等奖、安徽省第十五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第一名……
他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之际,陈传谊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大赛机会,经过多轮比拼,拿下了国赛的入场券,并夺得数控车项目优胜奖。
2020年,陈传谊即将毕业,此时的他面临诸多选择。自从获得国赛优胜奖后,多家大公司慕名找上门来邀其加盟。经过深思熟虑,陈传谊选择了留校任教,他想用平生所学去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以讲台和实训室为阵地,完成技能和匠心的传承。
从学子到讲台,身份变了,对技能的执着不变。作为教师,陈传谊将赛场磨炼的“真功夫”融入“传帮带”。
“发展技工教育,既是产业需求,也是拓宽成才路径的有效方式。”陈传谊以自身经历示范严苛标准,在油墨气息缭绕的实训车间里,诠释着技工教育“留校成长、反哺育人”的生动内涵。
在他看来,培养技能人才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动能,也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多样的人生赛道,城市发展也能形成涵养人才的“好生态”,进而赋能产业发展。
从赛场追梦的学子,到培育技能新秀的良师,陈传谊以过硬技艺为笔,以传承之心为墨,在技工教育的沃土上,书写着“技能传承者”的朴实担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