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文明过节年味浓(新春走基层)

发布时间: 2025-01-26 15:30:00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倡导勤俭文明廉洁过节”。春节将至,本报记者分赴多地,采访勤俭节约、文明过节的好做法、新风貌。

  ——编者

  高铁订啥餐?

  特色小碗菜,可口易光盘

  上午11时许,G3282次列车驶入河南商丘站。9号车厢餐车里,已陆续有乘客前来就餐。

  餐位上,乘客正吃得津津有味。“我俩点了一份铁棍山药凤尾虾,饭菜适量可口,孩子很喜欢。”韩凤霞老人带外孙女到上海探亲,点了餐车上供应的特色小碗菜。“这一碗菜搭配免费的米饭,一老一小吃刚刚好。”韩凤霞说。

  小碗菜餐盒容量约350毫升,包装上除了日期、配料等信息,还印有地名和菜品名。

  郑州客运段旅行服务车间负责人邓艳介绍:“小碗菜系列有13个地市菜品,价格从15元到38元不等,很受乘客欢迎。”

  临近12时,餐车热闹起来。乘客用手机发起订单,餐服人员姚惠慧根据订单信息,将套餐盒饭、小碗菜从餐车冷藏柜中取出,加热后送到指定座位。

  “以前常点二荤一素的套餐盒饭,有时会遇到喜欢的菜不够吃、不想吃的菜没法换,有些菜就浪费了。”来自江苏淮安的乘客杨先生说,有了小碗菜后,订餐选择多了,饭菜也更可口。

  列车餐品全程通过冷链配送,保质期24小时。如何在供应环节减少消耗与浪费?

  “我们根据小碗菜的销售情况,不断完善配比。目前,小碗菜和传统套餐盒饭整体按3∶7的比例搭配。”邓艳说,根据上一周销售数据、列车编组定员变化、次日客流情况,每个车次的上餐数量会实时调整。

  铁路餐饮公司的数据显示:推出小碗菜之前,G3282次列车每日供应冷链餐130份、日均报废量10份,报废率约为7.7%;最近一周,每日供应传统冷链餐85份、小碗菜45份,日均报废量4份,报废率进一步下降。

  礼品怎么选?

  包装有变化,所见即所得

  年节走亲访友,礼盒类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记者走访发现,消费者对包装的要求变为简约、实在,这也影响着商超的进货选择。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内,来自山东聊城的耿女士正在挑选节日礼品,“礼品既要显得有档次,又不要浮夸。咱们过日子讲实惠、不浪费!”

  耿女士选中了一款“新春礼篮”。“外观是中国红,很喜庆。箱内没有多余的内置隔板等配件,商品装得满满当当、实实在在,所见即所得。”耿女士说。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在一家连锁超市,市民赵女士散称了10斤即食冰糖葫芦和驴打滚,打算作为返乡赠送亲友的春节礼品。过去,她通常选择有面子的礼盒装,今年则准备在网络上购买创意礼盒,自己分装。

  赵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种草”的各类创意包装:有写着吉祥话的,有卡通漫画涂鸦的,还有印有网络流行语的,凸显时尚和个性。“这种文创礼盒包装设计得精美喜庆,孩子们喜欢,价格也不贵。”赵女士说。

  记者发现,不少大型商超会在采购源头就对礼盒的包装层数、空隙率、包装成本、售价比例等进行严格筛查,防止过度包装的商品进入销售渠道。

  “日常巡店时,过度包装是抽检的重点项目。一旦发现,我们会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整改或退货。”盒马鲜生高级经理蔡敏学介绍。

  京客隆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同感:“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务实,节日礼品消费追求的不再是噱头,而是性价比和文化味儿。”

  “村晚”如何办?

  自己露两手,装备能共享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熟溪街道溪里村的文化礼堂里,一场迎新春戏曲展演正在进行。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石小倩负责筹办这次迎新春戏曲展演,如何节俭办展演,把闲置资源利用好,石小倩有心得。

  村民自己当演员。

  礼堂中央,老中青三代村民带来的婺剧选段《樊梨花·巡营》方才唱罢,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便又登场。身着戏服,妆容清秀,“总导演”石小倩和村民们同台献艺,台步虽说迈得还不熟练,依旧收获阵阵掌声。

  从婺剧到越剧,再到民乐演奏……平日里每周五,许多村民都会去县文化馆在村里设立的戏曲驿站学习交流。这次,村民们自己当演员,正好展示学习成果,人人都想露两手。

  “以前过年请人来村里演出,得自己掏钱,动不动就得上万元,咱村里戏迷多,这不就是现成的演员?”石小倩说。

  装备可以共享着用。

  “来,搭把手!”演出前,村民傅国强把塑料椅摆放整齐:不多不少,刚好108个。“平时俺家做农村的大席生意,最不缺的就是椅子。”傅国强一听有村民自个儿的演出,一脸乐呵:“能作点贡献是荣幸!”邻村村民何世明拿着话筒,调试音响。他平日里喜欢唱歌,自己购置了一套音响设备,这次也有了用武之地。

  现场喜气洋洋的布置,也来自闲置资源。房檐下亮起红彤彤的灯笼,窗户上贴了窗花,这些是做婚庆生意的村民陈超带回来的。“我把没用完的节庆用品带回了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给文化礼堂作点贡献。”陈超说。

  搬出村委会闲置的桌椅板凳,文化礼堂前还摆起了摊位——几张旧报纸当桌布,铺上红纸,村里的书法爱好者贺潮浪、贺子和为村民免费写春联;没用完的红纸红布条,做成红丝带,装点在树梢,增添了年味儿……

  忙碌了大半个月的石小倩算了算:“相比于以往,成本降了,大伙儿乐了,年味儿也在人与人交往间,渐渐浓了。”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