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首批100处可利用空间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董兆瑞)3月1日,昌平区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昌平区发布了《昌平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揭牌成立了“三带融合”文化发展研究院,并集中签约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系列政策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昌平区发布了《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昌平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昌平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支持政策,聚焦园区建设、项目落地、企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引导规范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在昌平集聚发展。
《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包含7个部分、16条具体措施,重点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加强项目产品扶持力度、激活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优化产业要素条件支撑。
其中,在培育文化企业成长壮大方面,昌平区将对文化领域骨干、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开展全流程服务、全产业链招商。同时,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出特色产品服务。
在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方面,昌平区将鼓励新视听产业发展,支持将区块链、5G、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等新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推动原创水平高、科技含量足、市场前景好的数字文化项目、产品落地。此外,《措施》还提出推进“文化+”产业互融共促,鼓励文化企业对接融入工业生产、能源制造、生命医药、美丽健康等主导产业发展等。
《昌平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将规范区级文化产业园区的认定、管理和考核,被认定的区级园区可享受配套政策,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昌平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将规范集聚类基地和单体类基地两类区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和考核,被认定的区级示范基地可享受配套政策,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基地。
发布首批100处文化产业可利用空间
空间资源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措施》中明确,在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昌平区将推进老旧厂房、闲置空间和低效楼宇转型利用。支持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盘活低效楼宇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社区、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空间。
会上,昌平区发布了首批100处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可利用空间。记者了解到,其中既有产业园区、商业街区等集聚区域,也有老旧厂房、闲置楼宇等创新空间,更有藏匿于乡村山水间的农村集体资产。“这些空间资源形式多样、相得益彰,能够满足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发展需求。”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慧说。
“我们将空间资源数字上网、编辑成册,将政府的产业诉求、运营商的经营诉求,企业的发展诉求有机结合,形成便捷交流合作的文化产业空间推介平台。”昌平区文促中心副主任黄德强说,“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完善更新,按照昌平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围绕企业投资、兴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进一步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去年昌平规上文化产业单位营收近200亿元
据了解,昌平是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汇聚的区,也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享有“京师之枕”的美誉。去年以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了居庸关夜长城、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打造了明文化论坛、居庸山月等特色文化品牌,举办了环西自行车赛、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等赛事活动。
沃土之下,昌平区文化产业正不断向上、拔节生长。2023年,昌平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99家,实现收入192.6亿元,同比上涨16.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上涨34.3%。目前,昌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万家,拥有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宏福文创园、宝隆艺园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中影年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昌平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贡献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更好支撑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表示,接下来,昌平区将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重点提升昌平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撑度、创新融合度、品牌知名度,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