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设新型功能复合空间 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就近就便服务居民
原标题:家园中心就近就便服务居民
本报记者 孙云柯
由闲置锅炉房改造而成的中仓家园中心是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建成开放后迅速成为周边居民吃饭、理发、就医的好去处。今年,像这样的便民家园中心,副中心将继续推动建设5处,其中新开工2处、建成3处。
家园中心相当于城市级物业
什么是家园中心?其实,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一项创新性做法,目的是为居民就近提供均衡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是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按照规划,副中心将在12个组团内结合功能分区、人口分布以及现状建设36个家园中心。
“家园中心就相当于城市级物业,有利于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市规自委通州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家园中心服务人口约1万至3万人,服务半径约1公里,能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需求,实现职、住、医、教、休、商六类功能的平衡。”
就拿中仓街道的社区级家园中心来说,这座由废弃锅炉房改造而成的三层小楼,集商业功能、民生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为周边近3000户居民提供菜篮子、社区食堂、书店、理发、超市、医疗等综合便民服务,打造了便利的“5分钟生活圈”,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运营两年多来,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常来打卡的地方,尤其是老年食堂最受欢迎,下楼几分钟就能吃上热乎饭,卫生又可口。
全新打造副中心的西门户
在中仓家园中心的基础上,副中心今年将新开工建设2个街区级家园中心,包括北苑家园中心、东小马家园中心。其中,北苑家园中心位于通州区老城区内,紧邻地铁一号线通州北苑站和通州万达广场,重点在于补齐社区功能短板,衔接轨道公交换乘。
“家园中心的设计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周边居民反馈养老、医疗、文化和社区服务等设施及户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北苑家园中心的功能设计统筹考虑与万达广场商业、休闲服务设施协同互补,将补充机构性养老设施、社区级文化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功能,并预留一定的弹性配置空间,解决辖区公共服务半径不足和服务类别缺失等问题,打造成为由北京中心城区进入副中心的西门户。”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苑家园中心的另一个亮点是重点照顾交通配套设施的便达性,充分融入周边轨道交通、公交车站的换乘功能。由于西侧紧邻通州北苑站,项目将预留一条地下换乘通道;北侧保留的闲置公交场站将升级打造为公交港湾,设置多条公交线路,上部进行商业项目开发。此外,项目南北地块还将配备不少于300个社会公共停车位。
另一处新开工的东小马家园中心位于梨园镇,地处城市副中心文旅区北部,邻近地铁7号线群芳站。项目将社会福利设施和复合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在用地中,包含机构养老设施1处和残疾人福利设施1处。其中,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包含社区管理服务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健身中心、社区文化设施、日间托儿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功能。整个家园中心呈“C”字形布局,设计色系以米白色、褐色和天蓝色为主导,建筑造型大方优雅,立面线条简洁流畅,营造环境宜人、精致舒爽的幸福家园。
设计师的活力空间今年亮相
今年,副中心还将有3座家园中心建成投用。其中,位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北侧的张家湾设计小镇北泡轻钢家园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0.7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将提供设计展览、产品展销、健康医疗、托幼设施、综合服务中心等多样复合功能,为周边企业员工打造一个类型丰富、业态多样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心,提升片区活力。
工程分别将对原北泡轻钢厂综合宿舍楼、锅炉房、变配电室、切割车间4栋现状建筑进行存量改造,设计上与永久会址一起统筹规划,充分尊重老厂房的建筑肌理,保留原职工宿舍、锅炉房、变配电室的红砖风貌,在二层以上区域采用退台式设计,顶层设计出挑体量,营造舒适的室外空间。内部植入咖啡、餐饮、书店等功能,为周边设计工作者提供休闲生活、互相交流的场所,形成活力家园中心,打造创意生活场景。
在通州区杨庄街道的怡乐园二区,社区级家园中心项目也已经进场实施,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怡乐园二区是北京探矿机械厂家属院,小区内多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筑,特别是中部现存4幢砖混建筑,原为家属院礼堂,年久失修闲置废弃,经鉴定已成危房。本次家园中心项目将对礼堂进行升级改造,在保留部分原有建筑轮廓的基础上,利用装配式设计进行改造装修,为居民提供便民食堂、综合超市等多样化服务。根据设计,北侧建筑将基本按原貌复建,南侧建筑为模块化形式,里面由多个隔间组成,原礼堂广场面积也将由600平方米适当扩建。项目还保留了场地中既有的红砖建筑肌理,恢复探矿厂礼堂文化,复兴传统邻里文化。
此外,位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的0701街区家园中心也将于今年建成,该项目拥有公共服务设施面积5.7万平方米,配备了4000平方米的公交场站,以及社区养老助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健身中心等,是包含地区文化设施、残疾人托养所等于一体的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