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新科技,秦岭“绿富美”
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优良”等级面积达99.3%,主要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过九成,承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量的汉江、丹江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实现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赋能。
解密基因科学保护“秦岭四宝”、无人机巡查治理“五乱”、智慧农业提质增效……一项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秦岭更绿、更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迈向共同富裕。
基因解密 科学爱“四宝”
2023年12月19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内,秦岭珍稀野生动物遗传评价与保护利用创新团队的成员们,正与陕西省林科院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羚牛激素检测数据分析和圈养羚牛亲缘关系鉴定工作。
“以前,有落单的秦岭羚牛出现在人群居住区域,让不少人误以为秦岭羚牛数量挺多。2020年开始,我们通过分析秦岭羚牛的基因组发现,秦岭羚牛遗传多样性低、近交系数较高。这表明羚牛保护工作需要高度关注。”该团队核心成员李安宁说,“全基因组的遗传密码解析研究为羚牛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纠正大众的认知偏差,实现更好保护羚牛。”
秦岭珍稀野生动物遗传评价与保护利用创新团队的工作远不止于此。该团队有11名成员,在团队负责人昝林森的带领下,主要围绕秦岭珍稀野生动物的遗传评价与保护、繁育管理、动态监测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鉴定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截至2023年,团队获批科研项目12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15篇、申报和授权专利5项。
该团队的研究还为秦岭大熊猫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粪便样本中DNA提取技术的优化以及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建立了适用于秦岭大熊猫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技术体系;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讨乳汁喂养的大熊猫与巴山木竹喂养的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差异;多组学研究解析大熊猫消化代谢机制。
此外,该团队完善了朱鹮区域谱系,进行种群结构统计学分析,为朱鹮圈养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并优化了羽毛样品DNA提取技术进行朱鹮性别鉴定;利用10X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完成了成年秦岭川金丝猴的消化代谢机制研究;通过建立快速鉴定羚牛组织的技术方法,为打击羚牛盗猎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数字秦岭 “智慧”管山
2023年12月16日,秦岭脚下的蓝田县秦岭保护总站,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画面不断切换,360°鹰眼、85个监控点位、104个画面全部正常运行,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蓝田县沿山11个峪口峪道的情况。
“蓝田县秦岭保护区域总面积1666.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3.06%,涉及17个镇(街道)216个行政村。‘数字秦岭’智慧管控平台以高清的卫星遥感影像和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真实的秦岭地形地貌,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全面的底图。”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生态科科长程佳佳说,同时,该平台可以实现无人机空中巡查、画面实时传递、与一线网格员视频连线、网格化实时监控的有机融合。
“我们在人流量较大的峪道加装球形机,实时监控峪道内水域及沿岸道路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并处置‘五乱’现象,实现秦岭生态保护常态化监管。”程佳佳说。
蓝田县结合网格化管理,推行三级保护分级管理体制,建设1个保护总站、8个区域站、17个镇街保护站和多个流动站,确保管护责任全覆盖;设立县级林长30名、镇级林长204名、村级林长688名,专职和兼职护林员216名、专职网格员102名、林场专职护林员99名,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目前,“智慧”管山模式已经覆盖整个西安秦岭段。2023年12月,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为沿山6个区县配发65套无人机设备,用于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管,标志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实现“无人机巡查全覆盖”。该局还研发秦岭智慧化监管无人机管理系统,不断推进秦岭保护监管从可视化、静态化到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
科技赋农 增产增收
2023年12月15日,位于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里绿意满满、秩序井然。这得益于园区使用的智能虫情测报灯、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等智慧农业技术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园区温度、湿度、虫情信息,快速准确预测监控区茶树生长情况。
“智能虫情测报灯能够实时监测昆虫情况,并通过GPRS上传数据给管理员。一旦有害昆虫出现,它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确保农作物得到保护。”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说。
蒋家坪村位于山上。2022年之前,夏天高温干旱天气使蒋家坪村周边部分河流断流、水源地及水库蓄水量大幅下降,导致面积1200亩的凤凰茶山茶园无法得到灌溉。
“经多次研讨,平利县农业农村局决定为园区建设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解决茶园灌溉用水问题。”寇清新说。
2022年3月,该喷灌系统建成使用,茶园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该喷灌系统从河流下游取水,在上游建立提水站,将凤凰茶山分成17个区域,只需一部手机就可通过智能云系统指挥茶园里700个伸缩喷头分批次、按地块进行自动化水肥喷灌。
如今,凤凰茶山已成为带动蒋家坪村群众增收的“核心动力”,辐射带动农户种茶800亩,直接吸纳就业348人,每年生产销售茶叶15吨、产值400多万元。2022年,蒋家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李欣泽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